欠发达生态脆弱地区构建和谐社会途径思考——定西市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 :第八届西部论坛暨中国西部地区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理念的提出,不仅对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问题具有针对性,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生态脆弱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介绍了统筹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对于欠发达生态脆弱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的重要意义,指出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是欠发达生态脆弱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定西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金昌市地处沙漠戈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同时,金昌又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工业“三废”对环境污染严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问题作为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要任务来抓,既是构建生态型和谐金昌的必然选择,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本文运用科学发展观,结合甘肃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阐述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构建甘肃和谐社会,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环境基础。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对西北地区开发新空间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分析了区域开发与人居环境建设等科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特点,寻求西北地区开发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接着,分析评价了西北资源环境特征和开发模式的历史演变特点,寻求统筹协调发展的突破点;最后,创新性提出了兼顾综合原则、因地制宜的西北地区可持续开发新空间模式。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原理,在阐明科学技术的涵义、特征及其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特别是荒漠化的发生、成因、解决策略以及可能的科学技术治理途径,即,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继续控制人口增长,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大力发展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加强教育,鼓励农牧民参与,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敦煌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敦煌的发展也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依据笔者最近调查,通过分析敦煌发展过程面临的具体问题认为:敦煌今后的发展必须急需解决六大问题,才能实现敦煌市的可持续发展:(1)千方百计确保“世界级”文化、自然遗产的完整;(2)依据旅游资源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3)实施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增强基础产业发展能力:(4)依据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推进工业化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贵州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对实现富民兴黔大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本文结合贵州实际,围绕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山河秀美”新贵州的发展目标,研究了当前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西部山区较之西部平原地区生态环境更为脆弱,社会经济发展更加落后,其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因此,研究探讨西部山区如何协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良性互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宁夏南部山区(本文研究范围只包括固原市的泾源县、彭阳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和中卫市的海原县)是西部山区生态贫困、经济贫困的典型代表,对该地区生态经济的研究,将
一是安定紫花苜蓿产业带、通渭红豆草产业带、岷县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产业带和安定苜蓿草产品加工区、通渭红豆草产品加工区、岷县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产品加工区。二是在实施好封山育苹,转变天然草场利用方式,有条件地发展南山放养鸡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提高科学种草水平,实行草当粮种,在产出总量规模上实现大的突破。三是提升草产业组织化程度,以天耀、方正等草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拉动优质牧草种植基
本文通过对疏勒河项目中期计划调整的研究,从构建和谐社会、水土资源平衡、生态环境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农业等多方面分析论证了项目建设规模调减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必要性,论述了项目调整对疏勒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巨大作用。
抽样调查数据的统计表明,近50年来伊金霍洛旗农牧户生活用薪炭结构经历了以沙蒿等生物质薪炭为主向煤炭与树枝树条的矿物质和生物质多元薪炭结构的变化;某种薪炭在整个薪炭结构中的比重越大,其变异系数越小,表明农牧户之间薪炭结构的同构性强。在20世纪50~70年代沙漠化强烈发展时期,30%~70%的新增沙漠化土地是由樵采沙蒿等生物质薪炭引起,随着薪炭结构多元化,这一比例逐步降低,引起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也大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