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矿区厚松散层地表岩移参数规律研究

来源 :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揭示厚松散层岩层与地表移动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丰富和发展开采沉陷理论,应用数理统计原理整理和分析了大量的实测资料。采用概率积分法和最小二乘原理进行拟合,得出了相应的角量参数和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分析了厚松散层条件下的各参数规律,总结了目前控制和减轻地表沉陷的主要技术途径。这对研究开滦矿区厚松散层条件下地表岩移规律和开采沉陷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深部地质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深部资源开采中重大灾害事故增多,巷道支护出现了冒顶、底臌、顶板下沉等破坏现象。以济宁二号煤矿九采区93上06回采巷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再现了变形破坏的过程,分别对顶板下沉、底臌变形、轴向楔体破坏和沿结构面冒顶四种变形破坏规律进行了分析。针对破坏特征,提出了巷道支护的优化方案,工程实践表明,通过改变巷道的断面形式、挖掉直接底泥岩和打底角锚杆有效的控制了巷道的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深井巷道工程灾害日趋严重.针对深井软岩巷道设计、支护和围岩稳定性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埋深、侧压系数、岩体强度等主要地质因素对深井软岩巷道交岔点稳定性的影响变化规律,根据地质凶素的影响显著性,找到显著性最强的地质因素,得出较为优越的巷道设计工程地质条件,为深井软岩巷道交岔点设计、施工和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深部岩层具有高应力、低强度、强流变性的特点,同时巷道具有非线性大变形特征,单一的支护方式难以控制。兴安四水平新副井井底重车线巷道由于原始设计采用了素砼碹或锚网喷支护,支护强度不够,同时处于深部软岩层中,加之长期矿井涌水浸泡,引起大变形,冒顶、缩帮、底鼓现象严重,通过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合作,并经过多次论证后,支护设计采用联合支护形式,一次锚网喷+锚索的主动支护,及二次桁架+混凝土发碹的被动支护
由于深部软岩工程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使原有的浅部工程的支护技术和方法不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本文提出了采用锚网索-桁架耦合技术进行深部软岩巷道支护。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了锚网索-桁架耦合支护的技术原理和力学机理,分析了该技术的技术关键和技术特点。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我国最深的第三系软岩巷道支护工程实践,通过现场监测验证了支护方案的合理性。
平煤四矿三水平进风井井筒全深1146.4 m,净直径6.5m,井筒采用抗变形结构及小煤柱进行保护,其压煤量由18.0Mt减少到2.93Mt,在岩层软弱位置加设可缩性井壁,吸收竖直方向的压缩变形,保证了井筒的正常安全使用。通过精心组织实现了井筒快速、安全、优质施工,并为深立井井筒施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文介绍在特厚煤层,沿煤底板送回风巷,采用锚索锚网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的成功经验,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采用现场测量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寺河煤矿东采区3[#]煤层的三维地应力场分布和最优巷道布置方向,确定了该区域的地应力场形式为σHV型,分析了在该类型的地应力场中,最优巷道布置方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巷道布置方向不是沿着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而是与其成一定夹角,夹角大小由三个主应力的比值来确定。
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井工矿井采掘生产接续与安全生产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国煤炭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遇到的首要问题是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然而,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生产接续紧张,在巷道布置上为了满足生产而忽略了回采巷道的位置优化问题。形成了回采巷道的动压下掘进,给安全掘进与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至此进行了动压下安全掘进的课题研究,并进行了工程实践
荣华立井软岩是集膨胀性围岩、地质构造复杂和深部地压于一体的复合型软岩,主要表现在巷道围岩变形量大、支护困难、维修量大。根据软岩大变形非线性理论,应用软岩工程力学,经过几年的探索,在荣华立井针对不同的巷道和硐室采取相应的复合支护方式,取得了初步成功。
采用“双端封堵测漏装置”探测了上行卸压开采时上覆岩层运动破坏的范围和裂隙扩展程度,同时采用RFPA数值分析软件对先行开采四层煤后对二层煤的卸压效果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察了上位煤层的工作面顶板所处的应力环境和围岩稳定性,论述了采用上行卸压开采降低上位煤层工作面顶板应力的可行性;分析了二层煤条件下采用轻型综采支架的可行性并进行了支架选型;提出了工作面无矸石快速通过断层的新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