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重建测量评估晚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形态变化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往的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x线分析方面只是注意了表面的直观变化,如骨赘增生、关节间隙变窄等,并没有系统地分析过相关的角度、数值变化,使该病缺乏详尽的CT分析数据,为该病诊疗带来了不便.通过对晚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踝部CT的测量.分析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距骨,胫骨远端形态学改变,以及两者之间排列关系的改变,进而分析这些形态改变在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诊治意义.方法:收集38例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资料,配对收集38例相同性别、同一年龄段及体重指数区间的健康受试者资料,行踝关节中立位CT扫描并对其多平面重建,测量距骨失状半径,距骨高度,胫骨远端关节面横径,前后径和曲率等指标,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测量结果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所用软件为SPSS11.O,检验水平为0.05.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首先作两组的方差齐性检验(F检验),若方差齐则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检验或F检验.若方差不齐则用£检验或秩和检验,验证其差异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对诊断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环形外固定架与单边外固定架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为临床上治疗胫骨骨缺损外固支架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环形外固定架(27例)和单边外固定(28例)治疗胫骨骨缺损病例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技术治疗不同类型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3年10月采用关节镜下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不同类型半月板损伤共827例。男性512例,女性315例,年龄为14~50岁,平均32岁,其中内侧半月板414例,外侧331例,双侧82例,损伤类型:纵裂572例(其中桶柄状撕裂103例),水平裂66例,横裂43例,复合裂51例,盘状半月板撕裂46例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护理实践应用于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病例来源于我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脊柱手术病人,共收集脑脊液漏患者25例,对25例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实施个案管理实践,由个案管理小组对其提供整体性、持续性、全程的个案管理护理。
应用微/纳米纤维支架进行组织工程构建是目前普遍的研究思路,然而由于天然纤维环组织内、中、外各区在细胞、力学、基质组成等的异质性,应用该方法进行纤维环组织构建依然存在挑战。
目的:探讨后路枕骨大孔扩大减压枕颈融合治疗枕颈部畸形合并枕骨大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共计15例枕颈部畸形所致的枕骨大孔狭窄的患者,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23-58岁,平均35.2±16.2岁.
目的 比较人工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与自体骨+人工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选择我院住院ARCO(Ⅱ-ⅢA)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0例(62髋),患者接受自体骨+人工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或人工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治疗。
目的:回顾外侧盘状半月板和正常半月板的膝关节MRI,对股骨特定指标进行测量对比,以研究外侧盘状半月板股骨外髁发育不良的特征并探讨对外侧盘状半月板有诊断价值的MRI特征。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手术的护理干预措施,协助医师提高翻修患者翻修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满意度.方法 选择我院关节外科收治的二期翻修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感染者21例,围手术期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包括心理护理、感染控制、预防深静脉血栓及功能锻炼几个方面.其中①心理护理:耐心讲解并回答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疑问,鼓励其正确对待手术结果,增强患者的信心;②感染控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方法 本院自2008年1月一2016年1月行全髋置换术486例,对术后脱位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 所有病例中术后8个月发生脱位15例(脱位率3.09%),首次全髋置换术后脱位13例,脱位率2.67%,而全髋翻修术后脱位2例,翻修手术脱位率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