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复聚合物膜

来源 :中国科协第282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化学与生物和能源的交叉与融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tuss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修复材料在遭受损伤时,可以感知损伤并自发实现损伤修复,也可以借助光、热等外界刺激诱发自修复过程。自修复是材料主要借助本身内在的资源而实现的修复。我们基于快速的层层组装方法,构筑了系列的自修复聚合物膜。我们以刚性的含有磺化聚醚醚酮(SPEEK)的聚合物复合物进行层层组装,制备了自修复的超疏水涂层,该涂层能实现超疏水的修复,且这种修复在微湿的环境下自发进行。利用指数增长的层层组装膜构筑过程中的聚电解质的层间穿插,我们构筑了支化聚乙烯基亚胺(bPEI)/聚丙烯酸(PAA)复合膜,将表面具有深达基底且宽度为几十微米划痕的bPEI/PAA 膜浸泡在水中,可以快速修复划痕。该工作同时提供了一种制备具有划痕修复功能的透明抗菌涂层的方法。进一步,我们提出了修复功能传导的概念。将导电的银纳米线膜沉积在可划痕修复的聚电解质层层组装膜的表面,制备了高导电性的自修复膜。
其他文献
  离子特异性效应对聚电解质刷的相关性质至关重要。基于石英晶体微天平-椭偏仪联用技术,我们研究了两性聚电解质刷和强聚电解质刷体系中的离子特异性效应。研究表明,两性
会议
本文筛选了一种适合于PAN的结晶性稀释剂体系—二甲基砜(DMS02),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与PAN的热致相分离机理,并用于PAN多孔膜材料的制备、调控及其炭化应用,以期拓展PAN分离膜材
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飞速发展,转基因植物在很多领域的研究推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转化方法一般是通过土壤农杆菌系统、植物病毒系统和DNA直接
  构筑三维生物功能微纳米结构,仿生制备细胞可控粘附新体系已成为了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在组织工程学等方向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设计合成组份可调、自组装可控
会议
  Surface tethered weak polyelectrolytes can respond to stimulus by swelling or collapsing and will induce a local tensile stress to the gel/substrate interfa
会议
本文采用还原法制成纳米银溶液再与纤维素溶液混合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纤维素-纳米银复合膜材料。观测制备的纳米银离子的形貌,纳米银粒子的粒径在lOnm到20nm左右,且粒径大小分布
近年来,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等引发了土壤盐化,导致作物大幅度减产。单细胞蓝藻集胞藻6803(Synechocystis sp.strain PCC6803)不仅是研究光合作用的模式生物,而且也是研究盐胁迫
吩噻嗪类衍生物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药物中间体,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及药理活性,普遍用于生物医药工业。2-(甲基磺酰基)-10H-吩噻嗪作为吩噻嗪衍生物的重要代表,广泛用于合成消化
本文首先对离心泵叶轮的水力设计现状及进展进行了介绍。   在准正交线法轴面流动计算以及逐点积分法的基础上,开发编制了一整套离心泵叶轮水力设计计算机程序。采用了新的
  高分子链经过膜小孔或管道的移位运动是当前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医药、生物、化学等学科中均有涉及。高分子经纳米小孔或者管道的移位过程在生物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