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饮证初识

来源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x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热饮,古代医家早有论述,喻嘉言曰:"饮因于湿,有热有寒."《温病条辨》云"喘咳息促,吐稀涎,脉洪数,右大于左,喉哑,是为热饮".程门雪先生论热饮甚详:"饮病大别,只有寒热二种.寒饮易知,热饮难晓","热饮有二:有新病即热者,有久而化热者"."胃有热者消渴,渴则饮水多,水多则停而为饮,饮为果,热为因也.饮虽停于上,热实伏于中,此饮病新起即热之原因也.饮停于上,则为支满;热伏于中,则为烦燥.热则作渴,饮则作呕;热则津不行而口舌干燥,饮则水内留而咳逆喘息.验之于舌:舌边尖红绛者,热也;中厚白腻者,饮也.参之于脉:脉紧者,饮也;脉浮数者热也.此饮病新起即热之症状也."(如《伤寒论》71条:"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稍稍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总之,热饮证特点为既具有水饮停聚之咳吐痰涎、腹胀、腹泻、舌苔白常中厚且腻、脉紧之表现。
其他文献
介绍了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的历史发展情况,其技术成熟,缓解门静脉高压可靠,高难度、高风险、具有挑战,熟练驾驭,恰当运用,并总结了其存在的争议,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1世纪的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毫无疑问,现代医学的医学模式应当向健康医学、生态医学的方向转化.中医学
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现代生活活动频率、强度的增加,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老年疾病之一的OA发病率逐年增高,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皮下留置针有进针表浅、
近代中医理论较多偏重了脏腑研究,对经络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经络经典理论的解读和研究更少,以致造成了针灸学理论的滞后,极大地影响了针灸学术的发展.笔者在研究《内经》等
目的:探讨侯氏套针和太极神针治疗效果对提高侯氏套针学和腕踝针疗法和太极神针疗法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对脑血管意外前后患者的健康状况的重要意义.方法:将24例脑血管患者随
在针灸临床工作中,常常发现一些中青年女性患者,在用针灸治疗其它疾病的过程中,由于月经期间没有停止治疗,使得本为很有规律、比较正常的月经产生了紊乱.既然针灸这个外来刺
王居易老师主任医师、教授.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近50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方面颇有建树,在国内外经络医学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套针是新型浮针的法定名称,套针疗法是采用专用针具在人体表面选定靶点周围实施沿经络、神经皮下平刺,再进行弧形摇摆手法后留针的一种针刺疗法,主要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
阳陵泉,穴出《灵枢经》,为足少阳胆经(下)合穴,也是筋之会穴.位于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笔者在针灸临床中,突破阳陵泉传统治疗肝胆疾病和下肢萎痹的局限,广泛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ERK1/2、p-ERK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组、补阳还五汤高、中、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