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体会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脱位的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方案及其疗效,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3~57岁,平均36.4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手术中切口内应用氨甲环酸注射液对减少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初次进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手术的64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随机地分为应用组(A组)和对照组(B组)。在术者手术操作完毕并开始缝合深筋膜后,吸引器抽吸预先放置的引流管后将其夹闭,向A组患者切口内注射氨甲环酸10ml(1g),B组向切口内注射生理盐水10
目的 介绍无可供吻合静脉的手指指尖再植后,控制切口放血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15指无可供吻合静脉的手指指尖再植者,采用再植指尖部可控制切口放血法进行放血,以达到改善静脉回流的目的 .结果 15例15指再植指体除一例中指中节及甲远1/3平面双段离断再植者远段坏死外,其余均成活,成活率93.3%,经过一年多的随访,再植手指的长度、外形与正常指体相似,指腹饱满,皮肤质地柔软、耐磨.指体感觉恢复S3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估同等剂量的氨甲环酸单次应用和多次应用对于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共收录180名拟在我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并且通过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c,d四组.A 组病人在止血带充气前15分钟静脉应用氨甲环酸(30mg/kg).B 组病人在止血带充气前15分钟和术后3小时静脉应用氨甲环酸(15mg/kg).C组病人在止血带充气前15分钟和术后3和
目的 探讨顺行或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顺行或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13例足踝部创面,足背创面5例,足跟部创面3例,内踝创面5例.其中4例创面伴有骨、肌腱外露者急诊修复.5例无深部组织外露者,采用VSD负压吸引后二期行皮瓣修复,余4例为术后皮肤坏死,二期行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为1.5cm×2.0cm~7.0cm×14.0cm,切取皮瓣面积为2.5cm
目的 探讨Liss接骨板外置联合小腿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治疗伴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缺损的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手足和重建显微外科于2013年04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11例,筛查符合条件的软组织缺损的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依据Gustilo分型,调查的患者均为GustiloⅡ-Ⅲ型骨折。治疗方法 采用有限切开手法复位、Liss接骨板外置固定胫
目的 对比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ACDF术后对邻近节段退变方面是否存在着差异.方法 以39例施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90例施行ACDF手术的颈椎病患者为对象,其中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32~65岁,平均47.15±7.72岁;ACDF组男性60例,女性30例,年龄28~65岁,平均50.14±8.56岁;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情况.
There is a need to find better strategies to promote wound healing, especially of chronic wounds which remain a challenge. We found that synovium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MSCs) have the ability to str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chnique outcome of Selective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and the maintain of adjacent vertebrae activity. Methods From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颈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或单阶段脊髓脱位患26例,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
OBJECTIVE: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AO/ASIF Type C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 METHOD: We operated on 43 patients with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