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热--气候变化对热带地区带来的挑战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nary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在热带地区温度增长带来的生态效应相对于寒带地区较小.但是近来有学者认为,热带地区的变温动物所处的温度范围已经接近或达到他们的最适合温度,所以在热带地区,即使是很小的温度增长也会对它们的种群增长率产生严重的的影响.虽然在生理方面,恒温动物受到温度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可能并不大,但是温度可能对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以及与其息息相关的其他物种产生影响,因此这种由温度所带来的间接影响则不容忽视,温度增长依然可能会对热带地区的恒温动物带来巨大挑战.本研究通过建立热带地区恒温动物——香港的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种群的种群增长率与温度关系模型来验证上述观点.研究表明,尽管作为恒温动物,黑水鸡可以调节其自身温度,但是他们的种群增长率仍然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并在21℃达到最大值,此后便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越来越迅速.由于香港的温度已经达到并超过了其黑水鸡种群的最适合温度(21℃),如果该地区温度增长,其种群增长率将迅速下降.本研究证明,热带地区的气候变化不仅仅会对变温动物带来影响,更可能会对包括恒温动物在内的物种带来普遍影响和挑战.
其他文献
本装置是一种在人工巢箱中捕捉繁殖期雌雄成鸟的装置,已在大山雀、杂色山雀、沼泽山雀和白眉姬鹟等小型洞巢鸟中进行抓捕验证,效果较好.在鸟类生态学研究中,利用人工巢箱吸引鸟类繁殖已非常广泛,特别是在鸟类种群动态、生活史演化、数量遗传学、性选择等理论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在上述研究中,捕捉人工巢箱繁殖雌雄成鸟并取得其血液样本和体征指标是这些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对人工巢箱中繁殖成鸟进行捕捉,关键在于高
运用分子鉴定手段改变了对鸟类婚配制度的认识,大约有90%的鸟类物种存在婚外配现象.婚外配的发生可能为后代获得来自配偶以外的生态资源或优良基因.斑尾榛鸡行为学观察表明在繁殖前期有明显的领域行为并维持较为稳定的配偶对.然而由于野外种群性比偏雄(1.78∶1.00),有44%的雄鸟在繁殖期找不到配偶.2007-2010年,在莲花山采集到34巢220只子代的DNA样本(205卵膜和15胚胎),并获得了21
大鸨东方亚种是生活于平原地带的大型鸟类,被IUCN列为易危种,分布于东北亚地区的俄罗斯、蒙古、中国、朝鲜和韩国.据2010年统计尚有1500-2200只.在中国该亚种曾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东北平原.应用TreeNet模型,结合大气环流模型和IPCC2007年发布的A2a和B2a气候情景以及1980-2013年大鸨东方亚种越冬分布数据,本文模拟和预测了气候变化在2010-2039,2040-
再引入(reintroduction)是目前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常用手段,也是多数物种保护项目的最终目标.2010年4月~2011年11月,在湖南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再引入研究,包括释放区域选择和评估、人工繁育动物野化训练以及释放后的监测三方面.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查明桃源洞保护区的环境条件适合黄腹角雉生活.通过红外触发相机辅助监测,查明了实
2013年4月-7月,笔者于湖南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内采取样线法和样方法对白鹇的春、夏季生境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春、夏季各测定了35、40个利用样方和26、27个对照样方的21种生态因子,采用生态因子对比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判定春、夏季生境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利用与对照样方中以下3种定性因子的比较表明,春季白鹇对植被类型和坡向有明显选择性(P<0.01),对坡位无选择性;偏向常绿阔叶落叶林和半阴半阳
为了解朱鹮(Nipponia nippon)巢址选择的特点,2013年4月至6月在陕西省洋县采集朱鹮巢址样方119个,对照样方30个.资源选择函数(Resource Selection Functions)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和平原地区,朱鹮均倾向于选择树胸径大(平原:177.5±51.8,n=20,山区:105.9±37.4 n=99)的树木.但是,平原地区朱鹮选择最低树枝较高,巢位多为中上(90
血雉(Ithaginis cruentus)主要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西北部、青海、甘肃的祁连山、陕西南部和附近地区的秦岭山脉及尼泊尔、锡金和不丹(郑作新,1978),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012年4~8月,在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并结合野外观察,对血雉春季和夏季的栖息地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莲花山地区的气候特点,将4-5月划分为春季,6-8月为夏季.在不影响其正常活动
作者于2012年、2013年对陕西省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大鸨东方亚种(Otis tarda dybowskaii)越冬生境特征进行了调查,记录利用样方及对照样方各64个,统计栖息地生境中植物种类、植物平均高度、草本盖度、水源距离、最近路距离等15项参数.在调查的实验样方中,68%位于麦田中,22%位于玉米地中,麦田和玉米地是大鸨在越冬区倾向选择的生境.对生境特征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第一主成分中,大鸨
本研究运用最大熵值模型配合不同的环境和气候参数数据集来预测四川旋木雀潜在分布状况,探讨气候变化对该种可能造成的影响。模型预测结果显示:(1)该种的适宜分布区除局限于已知的四川盆地西缘及陕西秦岭山区之外,新发现川陕交界的大巴山山系也存在该种的适宜生境;(2)其适宜分布区完全处于峨眉冷杉、岷江冷杉和巴山冷杉这3种中国特有针叶树分布范围之内;(3)其适宜分布区将在气候变化模拟情景下面临严重丧失的状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