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resonant magnetoelectric signal in miniaturized lead-free NiFe2O4–BaTiO3

来源 :中国物理学会2012年秋季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en5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agnetoelectric laminate (MEL) composites have recently received ever-increasing interest due to their strong multifunctionality of conversion between energies stored in magnetic and electric fields.MELs show giant ME coefficients compare to that of natural multiferroic and bulk composites by up to several orders of magnitude and hence are capable of serving different multifunctional devices.
其他文献
环磁动量(Toroidal moment)作为一类基本的动量,一直受到物理学家的关注[1].环磁动量一般来说本征地弱耦合于外激励场,这种弱耦合特性在经典光学里表现为高品质(High-Q)谐振模式,在低阈值激光、腔量子电动力学和非线性光学中均具有光明的应用前进.2010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N.I.Zheludev小组通过人工构造特异材料微结构首次实验观测到了环磁动量(Toroidal moment)主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s)泛指光场激励下金属表面电子的集体震荡,表现为表面电磁倏逝模式.近几年,SPPs 在理论和实验上都有着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在亚波长光学,例如亚波长小孔阵列的超透现象[1],激光器[2-3]和增益介质相关的SPPs问题[4-6].这里,我们提出了一个“介质-金属-介质”的三层增益吸收系统.
便携式电子器件及无线传感器的快速发展对其供电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持久供电、室温附近工作、体积更小.基于热释电效应的热释电俘能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自供能方式,可满足便携式电子器件及无线传感器供电设备的发展要求.
1951年美国物理学家C.Kittle从宏观唯象理论出发提出了反铁电性的概念,并预言了反铁电体的存在及其所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反铁电化合物能够在通常的条件下被电场诱导转变成极化强度取向一致的铁电体,并且转变成的铁电体可以通过加热和加压等方式回复成反铁电体.
由于在随机存储器方面的存在巨大应用潜力,氧化物的电阻开关效应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研究;其中SrTiO3 (STO) 是这个研究领域的典型材料之一.[1] 纯的STO是绝缘体,通过引入金属离子或者氧空位来提供载流子,可以把STO变成半导体(甚至金属),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载流子浓度在决定电阻开关特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利用铁电材料制备的阻变器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兼具铁电存储器的可靠性和阻变存储器的结构简单等优点,可望用于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然而铁电极化与电致电阻之间的关联性及其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本文制备了不同Mg掺杂钛酸锶钡陶瓷和不同MgO复合锆钛酸钡陶瓷,系统研究了Mg2+掺杂浓度和MgO复合含量对陶瓷的相结构、微观形貌、介电特性、调谐特性、电导特性等的影响规律.一方面,Mg2+在钛酸锶钡陶瓷中的固溶极限大约为3 mol%.
A metal/ferroelectric/semiconductor tunnel diode structure is proposed to achieve a giant electroresistance.In this ferroelectric tunnel diode,the semiconductor surface can be switched between accum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