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热处理结合杀菌剂处理对哈密瓜采后病害的影响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产后病理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控制哈密瓜采后腐烂,保持品质,延长贮藏期.以哈密瓜“西州密17 号”甜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壳聚糖、热处理结合咪鲜胺处理对哈密瓜采后贮藏病害的影响.结果 表明:20 g/L 壳聚糖、55℃热处理结合咪鲜胺(0.667 g/L)处理可提高甜瓜贮藏的好果率、保持果实硬度、减缓果皮叶绿素的分解,减少果实失重.降低呼吸强度,推迟呼吸跃变及乙烯高峰的出现,延缓衰老.提高了果实POD、PAL、CAT、SOD、β-1,3-葡聚糖酶酶活性.同时增加木质素、酚类物质的含量,抑制A.alternata 病斑的扩展.
其他文献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2n = 70)属于小麦的三级基因库,蕴含着抗病、耐逆、高蛋白等诸多优良基因,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本实验室在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一个对白粉病近免疫的八倍体小偃麦SN20.
荆州黑麦(Secale cereale)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亲缘物种。经过近20 年的持续努力,我们已经育成八倍体小黑麦荆辉1 号及一批小麦-荆州黑麦异染色体系包括二体或多重附加/代换系,并将荆州黑麦抗白粉病和黄花叶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2R 和6R,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鉴定,两个抗病基因明显不同于已知抗病基因的抗谱,可能为新的抗性位点,分别命名为PmJZHM2RL 和PmJZHM6RL,其中PmJZH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 是非常优异的抗源,被应用于育种近50 年,依然保持很强抗性,但由于其来源于长穗偃麦草,长久以来难以直接定位。本课题组前期已经将Lr19 和优异的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 同时定位在7E染色体长臂末端一个相距较近的连锁区间内。
小黑麦是一种重要的饲料作物和有潜力的能源植物。利用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双二倍体(PHW-SA,2n = 8x = 56,AABBDDNsNs)和六倍体小黑麦(中饲828,2n = 6x = 42,AABBRR)杂交,后代连续自交,在F6代获得了6 份新型小黑麦系。
小黑麦和普通小麦杂交是改良小麦或小黑麦、创制遗传材料以及扩大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用代换系六倍体小黑麦(2D(1A)二体代换)做母本与普通小麦杂交并自交得到F2.
染色体工程是小麦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如何高效诱致和快速、准确鉴定各类染色体变异体是染色体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秦岭黑麦免疫白粉病。用感白粉病小麦品系D-2-3-4 和秦岭黑麦杂交,杂种连续自交获得对白粉病免疫的6R(6A)代换系,表明其6R含白粉病抗性基因。然后,利用6R(6A)代换系分别与感白粉病的开县罗汉麦及中国春ph1b杂交,构建6R(6A)单体代换系。
一粒系小麦是普通小麦种质改良的重要资源.但是由于二者基因组的数目差异较大,育种中不易直接把一粒系小麦中的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本研究以普通小麦薛早作为母本,多份一粒小麦(包括6 份野生一粒小麦,24 份栽培一粒小麦,10 份乌拉尔图小麦)作为父本,通过幼胚拯救(平均成苗率为2.86%)或授粉后自然结实(平均结实率为0.86%)可获得远缘杂种F1,由于父母本染色体数目的 差异,F1高度不育,用普通小
绝大多数的四倍体小麦和节节麦居群没有参与到小麦的起源过程中,导致普通小麦遗传基础狭窄。人工合成小麦经常被用作桥梁来转移节节麦和四倍体小麦的基因资源,但是目前还没有经济有效的方法检测渐渗系中人工合成小麦的外源片段。
利用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双二倍体(PHW-SA,2n = 8x = 56,AABBDDNsNs)和六倍体小黑麦(中饲828,2n = 6x = 42,AABBRR)杂交,后代连续自交,在F6代获得了一份新型六倍体小黑麦K14-827-1.与亲本中饲828 相比较,K14-827-1表现出穗长长、小穗数多、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叶量大、草量高、晚熟,且高抗条锈病、白粉病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