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路泥石流研究

来源 :第五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zhou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泥石流是指發育於公路沿線並對公路橋涵、路基路面及相應防護結構具有衝擊毀損和淤埋破壞的病害類型.豐富的物源、具有焚風效應的氣象條件以及泥石流溝軸線與區域新構造應力場主壓應力方向一致等是形成大型泥石流的宏觀背景.將泥石流概化爲固、液兩相流體,運用兩相流理論、泥沙運動力學、Bingham流變方程和Bagnold顆粒相互作用試驗結果等,初步建立了泥石流固-液分相流速計算方法、基於泥石流在防治結構表面及泥石流溝岸產生的衝擊形跡建立的反求泥石流衝擊力計算方法以及泥石流磨蝕力計算方法.開發了速流結構、泥石流隧道及翼型墩匯流結構等10餘種防治技術,集成了攔-匯-排等多種綜合治理模式,據此撰寫了<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設計、施工指南>,據此實施了60餘個防治工程,效果顯著.研究成果初步構建了公路泥石流理論及技術體系.
其他文献
坡地灾害形成之基本条件爲松软之土方、不稳定之地形与环境及致灾动力,本文将考量环境背景基本资料、人爲影响因数与动力因数等之交互作用,来研拟更臻实用性之坡地灾害防护规
本研究以坡地防灾科技之专业研究,结合科学教育经验丰富的国立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及国立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并配合各地县市政府之防灾活动,提升对天然灾害之认识与防灾创意
西藏位於中国西南部,是青藏高原的主体.由於受复杂的地质、地貌、气候、新构造运动以及高原环境的影响,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雪崩以及风吹雪等山地灾害频繁发生.山地
人工高边坡和浸水岸坡都存在着长期稳定问题,这种岸坡的长期稳定的根源就在於岩体破裂面(带)中岩体结构强度的变化."岩体损伤"对岩体强度的影响方面以至於对坡体长期演变中发
本文介绍了云南蒋家沟粘性泥石流的平面流速分布的双雷达测量结果,检验了常用的码表法-单雷达法流速转换关系.结果表明:(1)对於测量的4阵泥石流过程,断面平均流速呈现出小→
爲贯彻落实2003年5月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任务书,技术大纲"和2004年11月4日河南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关於下达中典型
东川新老构造发育,岩层破碎、山坡陡峭,加之长期人类不合理活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其成爲全国泥石流多发区,堪称"泥石流天然博物馆".1976年起以大桥河小流域爲单元的综
台东县土石流潜势溪流高达160条,其影响范围内有保护对象有3,851人.因此,如何在土石流灾害发生前,将保护对象疏散至安全避难处所,将是一项艰钜的工作.土石流防灾疏散避难工作
本文针对目前城市泥石流灾害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以中国昆明市东川城区爲研究区,探讨了城市泥石流灾害综合评价的系统方法,包括了泥石流危险区划、城
泥石流是在山区突然发生、极具破坏力且能造成毁灭性的灾害,也是我国的心腹之患.北京山区由於山坡陡峻、构造发育、岩体破碎,加上气候条件,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给北京山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