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Janus纳米颗粒的制备

来源 :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262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保护/去保护及选择性刻蚀等技术制备了一种表面具有分区结构的SiO2 模板球,该模板球的特点在于具有凹槽形貌的区域为非连续区域,其表面的化学结构为硅羟基,而光滑连续区域的表面化学结构为烷烃链。基于该模板,利用两嵌段共聚物聚(4-乙烯基吡啶-b-苯乙烯)(P4VP-b-PS)在具有凹槽形貌的硅羟基表面进行受限吸附自组装,形成一种P4VP 链段朝向凹槽、PS 链段甩向外侧的自组装形貌;然后再选择性对P4VP 链段进行化学交联,制备了cP4VP-PS Janus 纳米颗粒。
其他文献
相变材料可用于热能的存储和利用,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有机相变材料热导率低,不利于其对于温度变化的快速响应。石墨烯具有超高热导率,通过预先构筑石墨烯三维导热网络后同相变材料复合,可在低填充量下实现高导热。
高分子自组装发展到了构筑复杂多级结构的阶段,而如何使高分子胶束发生进一步组装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我们提出利用排空效应诱导高分子胶束再组装来制备多级结构。聚肽接枝共聚物(聚γ-苄基 L-谷氨酸酯-g-聚乙二醇)可自组装成各向异性的纺锤状胶束。向胶束溶液中加入均聚物(聚乙二醇),可促使纺锤状胶束有序排列,其结构与均聚物的分子量、浓度和共混时间有关。
随着科技的发展,可穿戴设备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作为可实时感知环境有害物质的柔性电子学传感器,有助于环境有害物质的高效预警监控和室温检测,是便携式传感器发展的新方向。我们通过稀溶液原位聚合沉积的方法,可控制备了聚苯胺/石墨烯网络状结构复合材料薄膜;研究了网络状结构复合材料与环境有害物质传感性能之间的关系,并组装成了面向可穿戴设备的柔性电子学传感器。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本文采用重氮化学原理,成功合成了含ATRP 引发剂结构单元的双芳基重氮甲烷衍生物。
为了开发高效中性镍催化剂,制备功能化聚烯烃,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酮胺结构的新型中性镍催化剂.成功制备了苯胺基苯甲酸甲酯镍催化剂(1a)和2,6-二异丙基苯胺基苯甲酸甲酯镍催化剂(1b).从配体到配合物的合成收率均达到40%以上,金属中心与氮氧原子螯合环平面基本与苯甲酸甲酯共平面.与催化剂1a 相比,1b 由于苯胺结构中异丙基的存在,有效屏蔽了活性中心的轴向位置.以Ni(COD)2 为助催化剂,乙
脂肪族聚酯由于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但是,常见的脂肪族聚酯结构单一,主链上缺少能够进一步修饰的功能基团,因此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本文以氢化钾(KH)和苄醇(BnOH)作为催化剂和引发剂,通过己内酯(CL)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的开环共聚反应,一步法制备了含悬垂双键的脂肪族聚酯,并对其悬垂双键进行了修饰.通过对三检测凝胶渗透谱(TD-SEC)得知,所
近年来,介孔材料作为增强组分改性聚合物的研究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介孔材料具有较高比表面积、有序孔道的结构特征,使聚合物分子链或链段较易进入介孔孔道内,从而形成有机-无机互穿网络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提高两相间的界面相容性,从而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本课题组以介孔材料SBA-15 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止法合成了结构有序的单分散SBA-15,并对其进行偶联处理,通过与环氧树脂熔融共混、浇铸成
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具有电阻率可调、易加工、成本低等优点,在很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调控导电填料的分布构筑高效的导电网络以降低逾渗值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在热塑性聚氨酯/炭黑(TPU/CB)体系和聚甲醛(POM)/TPU/CB 体系中分别加入COPA 和PA6,构筑了两种类型的高效导电网络:海岛结构的界面导电网络和共混物相内导电网络。
贻贝仿生的儿茶酚化学是近年来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水溶液条件下,多巴胺等儿茶酚化合物能够通过复杂的氧化-自聚和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紧密结合在各种固体材料表面的沉积层,还能在溶液中形成纳米聚集体和纳米粒子。
本文以烷基季磷盐改性的功能化蒙脱土(OMMT)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SEBS 及PCL 的三元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OMMT 及相容剂对SEBS/PCL 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流变行为及结晶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