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孝义皮影戏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发展

来源 :2015第十一届全国艺术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笔者考察,近年来,孝义市为弘扬传统文化,建立了皮影戏传承基地,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授活动,鼓励年轻人学习技艺。专门成立皮影木偶中心,聘请孝义皮腔、碗碗腔唱法及表演技巧精湛的老艺人授课。在孝义市艺术学校毕业生中挑选优秀学员作为传承对象,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由老艺人分工传授,口传口,手把手,从理论到实践,原汁原味地把孝义皮影戏的操作技艺、影人雕刻、音乐理论、原生态唱腔等全方位传承下来。尽管如此,新人的培养淘汰率仍很高,人才梯队很难形成。
其他文献
美学对思维方式提出高度要求,而转变思维方式解决理论新问题,是实现理论新突破的前提和基础.美学思维的独特性也是一种美学现实和美学历史展开的独特性,但并非所有的历史发展
人类虽然都要追求真善美,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西方传统美学观念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其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
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当代构建,离不开对民族学理与本土资源的继承与挖掘。宏观层面的理论概括与分析:河南大学王中原副教授从宏观层面探讨了“中国艺术学的民族学理和本土特
研究山水画,总是会先探究山水画发展的轨迹.众所周知,山水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直到隋末唐初山水画完全独立出来,并逐渐确立同人物画同样重要的地位.山水画的创作
本文试以舞台戏曲为依托,用电影的眼光来探讨戏曲电影,这一百年中国电影中特殊的电影类型。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与艺术中的“虚实”概念,并从中国电影美学这个大的命题出发去研
戏曲文物之发现与研究,不仅昭示着戏曲研究重心由"案头"向"场上"的回归,而且开拓了曲学研究的新领域,使之得到多元化解读.而剧场作为戏曲文物重要类型之一,自生成以来便与戏
本文中探讨的图案的同质性指的是纹样类型和造型特征中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本文在阐述同质性的同时,采用辩证的研究视角,认为两者图案的同质性中包含着异质性,故而在研究时不排
"情境"(situation或context)不仅是一个空间的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生活世界(Lebenswelt)的时间概念.情境不但关涉周围环境,而且尤其关涉到生命历程中不同时期的日常生活
当代摄影作品讲究创意、创新,单纯的保存时间长,清晰度高已不再是评判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同时,伴随着Photoshop等后期处理软件的出现,摄影师们想要达到自己设想的效果已经不是
作为“互联网+”戏剧资源模式下的戏剧教育,也将不再是戏剧圈内专业人士的精英型教育的产物。专业的戏剧学院不能成为追随者的专门培训机构。商业的发展,戏剧市场的繁荣为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