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绘画主义摄影与艺术

来源 :2015第十一届全国艺术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eng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摄影作品讲究创意、创新,单纯的保存时间长,清晰度高已不再是评判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同时,伴随着Photoshop等后期处理软件的出现,摄影师们想要达到自己设想的效果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绘画主义摄影追求视觉效果至上,摄影师们已经开始了创新,并且不仅仅是在研究提高技术、发明设备上动脑筋,它还使人们的观念转变,认识提高,使摄影上升为一种唯美的艺术形式。所以,在今天的摄影艺术殿堂中,绘画主义摄影仍有它的一席之地,其历史功绩是把摄影从最初的机械临摹,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去,从而促使了摄影艺术的发展,并切实有力地推进了摄影进步的步伐。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重新审视中国艺术与设计创作的文化取向问题,其中国本原文化精神仍然不够清晰.当代艺术家与设计师的理论认识还比较模糊,一说继承就是照搬古人,一说创新就是抄袭
在中国人对宇宙成因的基本看法中,气化宇宙论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而就人类的活动而言,和气相伴随并作为气表现的,是性情.考诸先秦典籍,此类思想比比皆是.甲骨文和金文中已
美学对思维方式提出高度要求,而转变思维方式解决理论新问题,是实现理论新突破的前提和基础.美学思维的独特性也是一种美学现实和美学历史展开的独特性,但并非所有的历史发展
人类虽然都要追求真善美,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西方传统美学观念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其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
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当代构建,离不开对民族学理与本土资源的继承与挖掘。宏观层面的理论概括与分析:河南大学王中原副教授从宏观层面探讨了“中国艺术学的民族学理和本土特
研究山水画,总是会先探究山水画发展的轨迹.众所周知,山水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直到隋末唐初山水画完全独立出来,并逐渐确立同人物画同样重要的地位.山水画的创作
本文试以舞台戏曲为依托,用电影的眼光来探讨戏曲电影,这一百年中国电影中特殊的电影类型。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与艺术中的“虚实”概念,并从中国电影美学这个大的命题出发去研
戏曲文物之发现与研究,不仅昭示着戏曲研究重心由"案头"向"场上"的回归,而且开拓了曲学研究的新领域,使之得到多元化解读.而剧场作为戏曲文物重要类型之一,自生成以来便与戏
本文中探讨的图案的同质性指的是纹样类型和造型特征中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本文在阐述同质性的同时,采用辩证的研究视角,认为两者图案的同质性中包含着异质性,故而在研究时不排
"情境"(situation或context)不仅是一个空间的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生活世界(Lebenswelt)的时间概念.情境不但关涉周围环境,而且尤其关涉到生命历程中不同时期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