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的加工研究状况

来源 :2016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v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藿香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广东十大药材之一.味辛,微温,归脾、胃、肺三经,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能,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是治疗暑湿感冒的良药,并且是藿香正气水、四正丸、藿香清胃片、藿胆鼻炎胶囊、六合定中丸等数十种中药制剂的重要组分之一.由于广藿香多作为常见中成药的成分之一,且为我国著名的"十大南药"之一,加之气味芬芳可作优良的定香剂,目前关于广藿香的品种鉴别、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基本阐述了其化学成分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广藿香.但对广藿香的加工炮制方面关注较少,鲜有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为开展广藿香的炮制加工研究,本文对广藿香的资源、采收时间、产地加工及炮制加工方法等进行了归纳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脊椎动物模型,斑马鱼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达87%,具有完整的组织器官。斑马鱼胚胎母体外发育,发育时间短,数量大,早期胚胎透明,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脏器形态变化及血液流动情况,能够极大地弥补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之间的间隙。最重要的是,斑马鱼胚胎及幼鱼对大多数药物的反应与人类临床反应相似。因此斑马鱼可作为评价药物潜在发育毒性及器官毒性的理想模型。斑马鱼作为一种模式动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 的干燥全草,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的功效,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跌扑伤痛,水肿,黄疸,蛇虫咬伤[1].别名通经草、紫连草、韩信草、溪边黄芩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半枝莲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多糖类和挥发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增强兔疫、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从半枝莲提取方法、
槟榔(Semen Arecae)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始载于晋代李当之《药录》,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药用历史.槟榔性味辛苦温,归胃、大肠经,功效为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里急后重,积滞泄痢,水肿脚气,疟疾的治疗[1].槟榔的古代炮制方法有煮制、炒制、煨制、煅制、麸炒、酒制、醋制等,现代沿用生品和炒黄品、炒焦品三种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前者称"北柴胡";后者称"南柴胡"。柴胡味苦、辛,微寒,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的功效。柴胡有醋制,酒制,鳖血制等多种方法,不同炮制方法下的柴胡功效也有所不同。醋柴胡的升散之性缓和,疏肝止痛的作用增强;鳖血柴胡能填阴滋血,抑制其浮阳之性,增强清肝退热的功效。本文通过对汉代至清代的医学以及本草文献进行查阅,并且查阅了建国后从1963 年至20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川乌为中医常用的有毒中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生川乌多用于风冷牙痛、疥癣、痈肿;川乌炮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不仁,心腹冷痛,疝痛,跌打肿痛.现代对川乌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本文从川乌的炮制方法、减毒机制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综述了川乌的炮制及应用,希望有助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的干燥母根,因其产于四川省,又形似乌鸦头部,故称"川乌"。其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临床用其炮制品,功能为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但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因服药过量,导致中毒,临床主要毒性表现为胸闷,心悸,血压下降和各种心律失常,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本文对
神曲,又名六神曲(《本草便读·谷部》)、六曲,最早始源于唐代甄权所著的《药性论》,是应用较广泛的传统发酵曲剂之一。其味甘、辛,性温,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调中之功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多用于治疗因饮食失节、食积停滞所引起的脱腹满胀、呕吐泻痢等消化不良症状,属于消食类中药。目前神曲有生品、单炒品,麸炒品以及焦神曲四种不同的品种。清代汪昂在《本草备要》中记载:"神曲亦治目病(《启微集》云:生用,能发其生气
茯苓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为多孔菌科寄生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多依附松树根生长,傍松根而生.临床用药一般经净值或切制后入药,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茯苓性味甘,淡、平,为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药.古代茯苓炮制方法多达20 种,近现代则多用生品,有地区用朱砂拌,认为能增强宁心安神之功.以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 ic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本品辛、甘、大热,有毒,为温里之药.其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证.浅析附子炮制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方法:在分析过程中,以"附子"、"炮制研究"、"临床应用"等为
对干姜的历代炮制起源、发展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其传统炮制理论。查阅《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及有关文献,把其中有关干姜炮制方法的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中共有111 部古籍记载有干姜炮制方法,历代干姜有火炮、制炭、甘草水制、盐制、煨制、巴豆制等十二种炮制方法。现代主要炮制方法有砂烫、炒炭等,为干姜的炮制研究提供文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