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寻医问药咨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2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ad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今社会"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热点问题,着手构建江西中医药医疗信息网络咨询平台,为江西广大患者提供快捷、实用、权威的中医药医疗资讯服务,有利于降低患者在就诊时的盲目性,达到"构建医药资讯平台,共享医药信息资源"之目的.本文从寻医问药的基本需求考虑,通过对当下医疗信息咨询系统的研究,详细系统地介绍了江西中医药寻医问药咨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太子参颗粒剂总多糖的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和药物浓度的线性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和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浓度法,对太子参颗粒剂的供试品在200-800nm下进行全波长扫描,比较二者总多糖的含量,并验证后者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可行性设想.结果:苯酚-硫酸法中葡萄糖吸光度与其浓度的线性关系为A=2.2109C-0.2148(r=0.9983),三批供试
针刺手法特征参数是针刺手法操作特点的定量化数据表示.针刺手法波形是针刺手法操作细节的可视化显示,不同的手法操作具有不同的波形显示.为了用定量化的数字描述手法特点,本文应用"针刺手法分析系统"研究针刺手法的波形,提取表征针刺手法波形特点的特征参数,并对其进行识别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发现这些参数可作为表征针刺手法特点的数学语言,初步实现应用定量化数学语言描述针刺手法操作特点,为针刺量效关系的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子宫肌瘤患者脉象的共性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1:1)的方法,运用中医脉象仪采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脉搏波,运用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比值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非子宫肌瘤组比较,子宫肌瘤组的abc脉形出现率增高,取脉最佳压力、h4、h4/h1均值降低,h5、h5/h1均值增高.结论:脉象仪软件自动判别脉象,显示子宫肌瘤组中弦脉类脉象的出现率占79.28
目的:以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同时采用中医脉象仪与西医的脉波仪采集患者的脉搏波,将两种仪器所获得参数进行对照与比较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1:1)的方法,运用中医脉象仪和BPro脉波仪采集251例子宫肌瘤组与251例非子宫肌瘤组的脉搏波,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非子宫肌瘤组比较,子宫肌瘤组脉象图参数的最佳取脉压力、Ad、h4、h4/h1均值降低(P<0.05),h5、h5/h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的齿痕舌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以健康体检者3092人为对象,采用体质辨识问卷进行体质辨识;医生进行舌诊并拍摄舌图.各组间的率与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3092人中齿痕舌的发生率为56.27%,其中重度齿痕舌占11.21%.2.在女性中的中、重度齿痕舌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3.50岁(含)以上时,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与阳虚质的齿痕舌出现率逐渐降低(P<0
在系统科学指导下,运用认知心理学重新构建中医脉学体系:重视对脉诊心理过程的研究;强调诊者手指感觉功能的分化;将复杂的脉象系统分化出25对脉象要素,并用现代物理语言进行描述.此体系在继承传统脉学理论的基础上,概括了古今脉学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创新.
在系统科学指导下,运用中医学理论,分析要素与要素间关系,及对疾病各个层次的表征作用.为中医脉学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理论.系统辨证脉学突破了传统脉学的“加合”思想,强调运用中医理论和系统论思想,将己经识别出的脉象要素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西医疾病的结局分析归纳出来,以便为辨证论治、审因论治和辨病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目的: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肢端汗出速率和温度检测与传统踝肱指数、症状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8例ASO患者,记录其踝肱指数和症状积分,并应用中医汗出、温度检测仪分别检测其患肢足底汗出速率、温度.运用非参数相关分析汗出速率、温度与踝肱指数、症状积分的相关性,并运用优势分析分析其优势性.结果:ASO患者患肢的汗出速率、温度基线均与症状积分、踝肱比有相关性(P<0.05,P<0.01)
通过文献回顾,了解火针的起源及火针针具的不断发展,以及火针治疗疾病的取效方式和特点,结合目前临床上出现的火针的一些替代方法,如电火针、激光火针等,分析它们的优缺点,提出问题,为将来改善它们的功能做准备,以推动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脉诊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辅助舌诊、闻诊及问诊,形成了独特的"望闻问切"中医四诊体系,具有极为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创造性.随着现代医学发展,中医客观化、定量化成为一种趋势,将主观性极强的中医诊断方式与客观的工程化指标相结合,使得中医国际化成为可能.本文在大量脉诊采集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医四诊客观化采集系统的思路,为中医的客观化、可视化研究提供了新方法.通过将三部分诊断模块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