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颗粒剂总多糖的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和药物浓度的线性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2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hbrth565657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太子参颗粒剂总多糖的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和药物浓度的线性关系. 方法: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和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浓度法,对太子参颗粒剂的供试品在200-800nm下进行全波长扫描,比较二者总多糖的含量,并验证后者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可行性设想. 结果:苯酚-硫酸法中葡萄糖吸光度与其浓度的线性关系为A=2.2109C-0.2148(r=0.9983),三批供试品总多糖平均含量为249.2mg/g;而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与浓度的线性方程为AUC=42.494C-4.378(r=0.9988),三批供试品总多糖平均含量为266.2mg/g,结果一致(RSD为4.67%). 结论: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和浓度成线性关系的方法可用于测定中药有效部位等复杂成分的总含量,并将为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和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推拿手法操作过程中,施术者实施各种推拿手法操作时,手掌作用于受力对象的接触面积、受力大小及在相应的接触面积上的力学参数的分布情况,以及推拿操作过程中的力量变化、施力操作的峰力值、动作的作用时间和频率、冲量大小等参数特征,以此来探索推拿手法参数的量化与标准化研究.方法:应用比利时的FootScan压力传感器测力平板,检测并记录几种推拿手法操作时的其特征参数变化情况.结论:通过对实验观察
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医脉象图谱及参数的整理研究,发现中医脉名繁多、脉象体状杂乱、脉象检测仪器和脉象图谱参数标准不一,由此可见中医脉象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是目前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能够通过对古今脉诊的研究,解决脉诊标准化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医弦脉关于古今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统计,归纳了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中关于弦脉的特征描述、临床意义、脉图及参数特征等相关资料,提出了一个用"定义、主病主治、脉图图谱、图谱参数"的框架来完整表达的思路,试图为中医弦脉以及脉诊的标准化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诊断信息.
冠心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为此研究关于冠心病脉学特征现代化原理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冠心病的常见脉象、脉象血流动力学表现、脉象对冠心病诊疗的临床意义进行归纳整理,期望通过研究中医脉象与心血管的密切相关性,分析冠心病的脉象特征和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冠心病提供的客观化信息.
当今社会随着医疗信息系统需求的不断更新,跨区域的电子医疗文档的传输问题越来越制约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本文阐述医疗文档如何利用HL7-CDA标准建立一套适合医疗健康档案远程共享的技术模式,该模式使区域大医院和社区医疗基础健康档案进行数据共享以及医疗资源共享变成可能.在医疗文档在跨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共享的问题中,建立遵循一定标准的医疗文档模板的重要性很大,而建立符合HL7-CDA标准的医疗模板是一种比较
脉诊信息是中医研究人体脏腑气血状态的主要信号源.既源于中医技术和理念,又融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仪器,是现代中医科研的急需.本文提出了衡量现代中医脉学仪器设计是否合理的两个基本点:"实现传感器动态标准化定位"和"对单周期脉图建模",介绍了作者的解决方案及实践情况.作者指出现代仪器在中医学领域发挥作用不大的根源在于"阴阳不配套".最后讨论了中医实验脉学的前沿性及对推动中医科研创新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一定的方法把脉搏信息描记成便于分析的直观曲线图形即是脉搏波形图,简称为脉图。作者发明的“计算机脉象仪”和“高灵敏度触觉传感器”脉搏探头两者能够结合在一起,较好的和近于完美的记录了人体脉搏信息,实现了脉诊的客观化和计算机自动化。并介绍了计算机脉象仪的原理和高灵敏度触觉传感器的特点,分析了计算机脉象仪的脉象辨识方法。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光源的光谱性能,探索适用于舌象采集的照明光源.方法:(1)采用Gretagmacbeth Eye-One Share在暗室中检测白炽灯、荧光灯、LED、氙气灯四类9种光源的色温、显色指数、照度、相对光谱分布等指标.(2)在四类9种光源照明条件下,用Eolane CCD采集Gretagmacbeth ColerChecker SG色卡图像,研究不同人工光源对图像采集信息的影响.
本文介绍中医临床数据分析挖掘研究中具有挑战性的几个专题,并就各个专题介绍当前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中医临床数据分析挖掘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包含的主题研究内容和最新成果,有七个方面:1)病症分析、2)病症与证候(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3)证候分析、4)核心方及药物加减分析、5)方证效关系挖掘、6)数字化病症采集、7)中医知识工程.
本文报道了一项正在进行的以中医基础理论指导解读睡眠过程生理参数的研究.以一种自然睡眠检测技术为平台,通过既往对2000余例受试者睡眠检测数据和临床资料的分析,提出睡眠周期反映经脉循行的假说,并初步探索夜间睡眠参数趋势中的气血阴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