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与扬子板块东段岩石圈地幔边界的新生代玄武岩铅同位素约束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发发现苏鲁造山带和大别造山带玄武岩所反映的岩石圈地幔Pb同位素特征相当。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的Pb同位素特征与长江以南一线地区玄武岩的差别并不大,而与华北板块内部玄武岩的差别显著。本研究同时发现,在苏皖地区和大别造山带及其邻区的晚中生代一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的Pb同位素比值分别存在向东南或南方向的递增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立足于钻探成果及高精度三维地震,精细解剖塔中I号坡折带的形成与演化,并且剖析塔中隆起的构造演化对于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控制作用,分别建立了多旋回台缘礁滩复合体及多成因多期次岩溶不整合储集体发育地质模型。充分利用油气有机地化、地层水、非烃类等研究新方法,进一步明确了塔中三期成藏、两期调整、早期成油、晚期注气成藏机理。积极创新储集体预测技术,攻关形成了以缝洞体雕刻和烃类检测为核心的碳酸盐岩勘探技术
石油剩余资源和低渗、超薄、稠油和超稠油等特殊经济边际油藏开发的低本高效,是水平井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水平井开发为薄层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储量挖潜动用另辟蹊径。通过储层预测,首次使辽河油田水平井油层厚度极限由Sm降为2m,使茨榆沱构造带中段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精细储层预测技术是水平井钻探成功的保障。
中国早白垩世大型霸王龙类化石的发现为研究霸王龙科的起源提供关键化石依据,填补了霸王龙类演化过程中个体逐渐增大阶段中的空白。这一霸王龙类的发现为不仅为辽西与临区热河生物群增加了重要的新成员,而且为研究热河生物群的生态系统提供了珍贵依据。
本文在分析了解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及其周围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和地层追踪。对遗址沉积地层的观察也发现许家窑遗址文化层所处地层单元与下伏灰绿、灰褐色粘土层(泥河湾层)之间为侵蚀接触关系。
本文依据湖南益阳南坝剖面特马道克期-早弗洛期的笔石化石材料,并参阅国内外同期地层的笔石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研究资料,对该时期的17个笔石属类的分支演化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17个笔石属类的始端发育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并从整体形态进行分析,选择了6个性状进行性状分析。运用最小进化单质法,通过性状分析、资料矩阵运筹、分支图勾绘,得到一个比较简约的、接近真实的新分支图,将分支图与地层结合起来,建立了该时期17个
晚侏罗世珊瑚化石的发现,为重新认识班公湖——怒江断裂带晚侏罗世的沉积演化历史、大地构造背景、冈底斯地区和羌塘地区的对比关系等提供了新的地层学和古生物学证据。
本文是在前人对该区的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新的野外构造地质工作,运用SHRAMP-IIU-Pb定年方法,对麻棚-赤瓦屋岩体的锆石年龄进行测定。
该地区动物群的发现为探讨古气候环境、恐龙的生活习性及同时代的其他地区的动物区对比,提供重要信息。栾川动物中恐龙的种类和纳磨盖特盆地的恐龙组合有相当的相似性,说明秋扒组和纳磨盖特组的地质年代可能相当。
中国大陆岩石圈现今的强度类型主要属于“奶油蛋糕”型,而不是“果冻三明治”型,暗示上地壳与岩石圈地幔之间在力学上存在解耦关系,并且岩石圈整体强度较低。这意味着在岩石圈中承担外来应力者是脆性的上地壳部分,加之岩石圈整体强度低。因此,中国大陆是一个大陆内部强震活动频发的地域。
本文通过野外踏勘,钻测并等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总结野外识别层序界面的方法,运用经典层序地层方法和原理,分析南华北盆地寒武系层析发育特征,识别并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深人认识地层发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