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茶,浓韵沉香越千年--福建茶事初探

来源 :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zhou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七大类茶叶品种中,福建产出了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与茉莉花茶五大类.早在唐代初期,福建的茶即成为贡茶,并建立了北苑御茶园等皇家御茶园.明清时期武夷茶、乌龙茶制茶技术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到了军阀混战时期,福建茶叶生产陷入低谷.改革开放后,随着消费需求回升,福建茶产业作为我国重要茶叶产区的地位再次获得确认.
其他文献
以唐朝僧人吃茶故事为切入点,探讨禅茶文化知识,以美化人心;体验禅茶生活,以净化社会;研究禅茶美学,以美化生活.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茶产业,在今天经济全球化、东西方文化大交融的新背景下,再度焕发新的生机.禅茶文化是中华优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和气,更有茶文化本身的雅气,被视作为一种特殊的心性修养形式.文章把对"吃茶去"现实理解简单地概括为营造社会和谐生活,满足人体活动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佤族的种茶、饮茶历史,描述了佤族的茶礼、茶俗、茶疗以及佤族的饮茶方式和茶艺,分析了佤族茶文化的特点,从而全面阐述了独具特色的佤族茶文化,展望了佤族茶文化的发展未来.
本文综述了设立贡茶院,宫廷茶宴等发展历史,然后讨论了斗茶的兴起及斗茶的主要方式.斗茶促进了茶类的发展,不断提高茶叶品质,对促进中国茶业发展,特别名茶产生与转承以及茶文化的普及,有着重要的意义.
早在西晋已有人卖茶水,但茶馆最初的雏形产生于唐,兴盛于宋,到明清已趋向成熟.中国茶馆的历史发展是伴随着中国茶文化而逐步完善的.茶馆多营者为吸引更多客人,在茶馆布局装潢、品饮方式、娱乐节目使出浑身解数.20世纪70年代开始,台湾和大陆相继出现了一批"茶艺馆",在这里,茶艺小姐会通过各种茶艺表演,来展示雅俗共赏,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茶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摇篮.
本文着重探讨饮茶与插花结合的历史过程和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认为从古代茶与花等生活文化的组合历史上看,各分支的发展有相当的一致性.因此在提倡茶文化建设的今天,必须同步探讨与建设包括花卉在内的所有生活文化,为现代茶文化的发展提供历史的范本,以供借鉴.
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茶政官工业制度和顾渚贡茶院、建安官焙、武夷御茶园等官营制茶作坊生产御用珍品贡茶(顾渚茶,北苑茶、武夷茶、六安茶)的史实,并从制度、产地、产品、技术层面,进行了探讨.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多次提到丹丘子,结合《神异记》、《楚辞》、史籍、志书及其他文献,认为丹丘子并非真有其人,为仙家道人的通称.
本文简要介绍了"雅安藏茶"的定义、历史沿革、生长环境,重点对采割、原料茶初制、成品茶加工三大主要部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以推进雅安藏茶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安吉白茶是绿茶,与福建白茶不同,安吉白茶的品种属"白叶茶"一类,经实地考察和史料研究证实,安吉白茶就是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所指的"白茶",安吉白茶具有特异的生化特性与品质特征,因而安吉白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与利用价值,是不可多得的优质保健饮料.
儒家茶礼是儒家思想与茶文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本文主要讨论了儒家的"礼"、"仁"、"和"、"中庸"以及"乐"等思想文化元素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在儒家茶礼中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