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产率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的微观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与R&D

来源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06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理论和计量模型角度研究微观层次同行业生产率溢出。选择外商直接投资(FDI)密集行业(制造业)和跨国公司(MNEs)集中地理区域(上海浦东新区),运用Panel Data分析方法,本研究重点考察2000年后,FDI、企业出口对中国企业的生产率溢出效应及其微观机制。关于FDI的早期研究主要使用横截面数据,是关于1990年代FDI对生产率溢出的宏观研究。我们认为:宏观结论不能代替对微观的考察;并且进入2000年后,中国经济发生的根本变化表明,FDI的生产率溢出效应和技术扩散的微观结构已经发生改变。我们发现,微观层次的生产率溢出可以在较弱的约束条件下发生,如一定的技术差距和信息缺乏。同时,不加分析就把出企业出口和R&D活动排斥在生产率溢出研究之外,其结论不可避免地夸大了FDI的溢出效应。一国经济的发展源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升。我们的结论是:FDI和企业出口对中国企业存在显著的生产率溢出效应,存在正的外部性;企业R&D活动是技术扩散和生产率溢出的传播媒介。MNEs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出口强度远高于内资企业。如果把中国视为“世界工厂”,那么主角是MNEs。因此,MNEs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最有力的竞争者,而不仅仅是期望的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者。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随机动态优化模型的均衡结果,在考虑风险的条件下,分析发展中经济的国际资本流动性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资本流动性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
会议
R&D活动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促进可以通过R&D的自主创新功能和增强对FDI 先进技术吸收功能两个途径实现。本文通过改造巴罗的领导者——跟随者模型,构建出FDI、R&D活动推动
会议
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我国原油需求、原油进口量、原油生产量和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交互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我国原油进口中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量价
会议
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通常被描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成机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特别是,倒U型曲线的转折点背后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对
会议
依据1985-2003年间的面板数据,本文从行业的角度研究了区域经济的收敛性,并运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解释这种现象。实证结果表明:除中部的工业外,其余各行业在三大地区都存在收敛性
会议
本文测算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中的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并利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建立了三者之间的
会议
城镇化战略是"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
会议
本文基于随机边界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有效性的现状及其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研究认为:(1)我国农业生产的平均技术有效性为0.6542,总体上来看,存在较严重的技术无
会议
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理论界也很少研究。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论述了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理论上从弥补供给缺口、缓和贸易磨擦、诱导国内需
会议
本文根据新疆农业的现状,结合1988—2004年新疆12个地区及2个市的农业截面及时序数据,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B—J预测、R/S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新疆农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