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北部安源组地层对比及找煤方向探讨

来源 :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zhe1479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源组含煤地层是江西省重要的含煤地层之一,但长期以来,安源组地层的划分对比分歧较大。本文通过对安源组命名地萍乡北部几个矿区安源组地层的重新划分对比,认为安源组地层三分为宜,即划分为三丘田段(T3a3)、三家冲段(T3a2)和紫家冲段(T3a1),晚三叠世萍乡地区处于同一沉积盆地。对萍乡北部地区安源组地层找煤方向进行了探讨,预测了豆田、长平两个矿区的煤炭资源。
其他文献
5·12汶川大地震对向家坝水电工程进水口岩质高边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地震前后的多项现场监测数据,从位移和应力角度研究了岩质高边坡在地震中的响应。结果表明,地震作用导致边坡岩体产生少量的位移;锚杆和锚索应力在地震中有突变,震后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边坡本身的爆破作业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随着高度的增加,岩体受地震作用力具有放大效应。
采用氡测试技术,对秦岭造山带的七条主要断裂进行了土氡测试。首先对研究区内典型氧气测试成果剖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断裂的空间分布位置及其相对活动强度,进而得出影响研究区地壳稳定性的主控断裂;然后结合三条氧气测试路线,对比研究后,得出研究区断裂相对活动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本研究利用ADP-XR(3000kHz)和OBS-3A等水文泥沙野外观测仪器,在崇明东滩中潮滩对水深、潮流流速、流向、浊度,以及波浪、风速和风向等要素进行了大小潮周期连续观测,结果表明:(1)风和波浪对潮流有较大影响.在风速大于5m/s天气条件下,风和以及风产生的波浪的作用则将取代潮流成为控制潮滩泥沙再悬浮和输移的主要因素;(2)潮汐不对称对输水输沙产生较大影响.涨潮流大于落潮流,涨潮悬沙浓度大于
本文对九瑞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大地构造环境转换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该地区中生代不同时期形成的花岗岩的研究,认为该区主成矿期前(160~200Ma)形成C型埃达克岩,这时的地壳是增厚的地壳(>40km),随后在该地区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的伸展减薄作用过程中,形成I型花岗岩(130~160 Ma)及其有关矿床,达到该地区铜金成矿高峰期,随着地壳减薄作用进一步加强,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减弱。不但强调I型
本文对赣南地区新一轮钨矿找矿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赣南素有“世界钨都”之称,特别是易识别、易选、品位富的黑钨矿驰名中外,历来是我国钨矿开采与出口创汇的主要地区,为我国经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受政策导向的影响,赣南钨矿勘奄步人中断时期,钨矿开采也出现乱采滥挖、破坏和浪费钨矿资源的局面,致使区内保有储量锐减,其中黑钨矿保有储量仅20余万吨,“十二五”需求量将难以保证,钨资
本文对山东沂沭断裂带中段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沂沭断裂带中段金矿床产于沂水-汤头断裂主裂面下盘的糜棱岩化碎裂岩和花岗质碎裂岩中。主要地质体中以泰山岩群与燕山期花岗岩金含量为高,其标准离差和变异系数高,具有区内金矿矿源层和矿源岩的性质,尤其是燕山期岩浆活动,是导致区内金矿成矿的重要因素。对黄铁矿地球化学的研究资料表明:早期黄铁矿为金矿物的主载矿物。稀土元素资料反映了早期成矿流体形成于相对高温
本文阐述了2005年11月26日发生在江西九江至瑞昌间的5.7级地震的震害、地面烈度分布,余震分布特征,确定了主震的宏观震中、发震断裂等方面的问题,并对地震成因进行了探讨。在对发震构造研究的基础上,依据郯庐断裂带的活动规律,对我国华东地区今后中强震活动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本文结合地质雷达技术在山西西龙池下水库坝基覆盖层基础(碎石土)探测的实例,探讨了地质雷达在坝基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调查研究表明,在沂沭断裂地震带及其附近地区发育三类地震成因岩石,即震积岩、震火山岩和隐爆地震角砾岩。本文阐述了这些地震成因岩石的构造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地质意义,论述了它们形成的地质环境、地震成因类型和地震作用机理。借助于它们不仅可以恢复沂沐断裂地震带区的地震活动与构造运动史,而且强地震形成高孔隙度和高渗透性岩石是构成石油或有用组分矿液的储集岩。对地震成因岩石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化深大断裂带及其附近
本文通过归纳华南热液矿床及其与花岗岩成因关系的若干基本成岩成矿现象,根据华南热液矿床的成矿构造,含矿岩体结构及成矿流体演化等成矿特征,提出了有关华南中生代热隆起成矿的认识。华南前寒武纪基底是热液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燕山期花岗岩类是主要的成矿能量来源;华南热液成矿作用和矿床定位与热隆起动态过程有关;软流圈上涌,以及由此导致的花岗岩岩浆活动和上部地壳中大规模的流体有序化运移是华南热隆起成矿的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