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人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程度。职业成熟度可以用来衡量职业进入前青年人的职业心理发展水平,是人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职业成熟理论并编制测量工具,将有助于我国教育部门科学管理在校生的职业教育工作,为职业咨询提供诊断工具,为用人单位提供应届生筛选手段。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中多群组分析的办法,研究和讨论了Crites问卷,张智勇问卷,刘利敏问卷的测量模型,结构模型在我国不同人群中的模型恒等性问题,形成对三个主要的职业成熟度模型在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学历学生群体中的模型稳定性与恒等性比较,判断模型优劣。在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质性研究,提出了职业成熟度的新增因子模型。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校内学生与老师、社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在职人士等收集开放式意见。以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为手段,在全国部分地区抽取样本编制有良好信度效度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以此新修订问卷为基础,对全国部分地区范围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讨论并分析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发展特点。研究结论如下:(1) Crites与张智勇编制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需要进进一步修订方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2)刘利敏编制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在跨群组分析中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恒等性。(3)修订后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包含3个分问卷,10个因子,信度效度良好,可以作为相关研究和应用使用。(4)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的被试上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