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科学教育界都认为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简称CT)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批判性思维是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也有人将其翻译成审辩式思维,本文采用审辩式思维这一译法。美国将“培养具有较强的科学基础技能的STEM人才”纳入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中,并提出“这里的技能不仅包括科学内容领域的技能还包括审辩式思维和基于探究问题的解决能力”。但目前我国的科学教育常常注重科学知识的积累而不是帮助学生发展像审辩式思维这样的高阶思维。本研究中的G附中是一所非常注重科学教育的中学,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还将“聚焦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的STEM课程”纳入了校本课程当中,大规模地组织学生参加科技运动会等各种科技活动。那么,在这样的培养下,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处于什么水平呢?基于此疑问,笔者在G附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科学探究》课程开发和实践,零距离地观察G附中的综合性的、探究性的STEM课程,并提出研究问题:STEM课程对学生审辩式思维是否起到一定的作用?审辩式思维既包括倾向又包括技能,审辩式思维倾向指的是有意识地采用审辩式思维的意愿与倾向,审辩式思维技能是人们掌握对问题和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包含分析、推理、评估、归纳、演绎五个方面。本研究将聚焦于中学生审辩式思维技能的测量。在前人的研究中,《加利福尼亚审辩式思维技能测验-2000》(the 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2000,简称CCTST-2000)是比较成熟的审辩式思维技能测试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将对其做翻译和修订后作为测量工具。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许多学校自主创设了STEM教育的课程。研究的思路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悉知审辩式思维概念及前人所做相关研究,借鉴已有研究,针对审辩式思维做更深入的思考,更明确本研究思路。其次,勘探G附中的STEM课程教学理念、师资力量,并且深入G附中对其学生进行设计实施STEM课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分析、评估、推理、归纳、演绎等各项技能。接着,翻译《加利福尼亚审辩式思维技能测验-2000》问卷,将问卷修订、本土化,形成定稿。最后,利用中文版问卷针对“聚焦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的STEM课程”背景下的G附中323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最后,通过系统分析法基于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分析;试图探测出G附中学生审辩式思维现状;据此为中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提出实证性的建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G附中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处于良好的水平。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有效方式。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自主学习得到的往往记忆更为深刻。G附中不但将“聚焦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的STEM课程”纳入正式课程当中,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设置不同STEM教育课程;有意识地将科学、工程、技术、数学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还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实验室、举办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类比赛,在访谈中发现教师都有意识地利用科学课程对学生审辩式思维进行培养。建议在科学课程中,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设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等过程,促使其更综合化地学习,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的高阶思维能力。本研究抽取的样本比较单一,具有一定局限性。在未来的研究中,笔者将抽取更大、来自不同学校的样本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STEM课程及教学对学生审辩式思维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