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生态平原小镇“三生”空间重构研究--以安陆市巡店镇为例

来源 :第三届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第二届田园建筑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rley09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建设美丽中国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村镇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湖北省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内乡镇分布广泛,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巡店镇作为个案研究,通过分析其特征和问题,在产、城、村—体化的总体发展战略指导下,针对性提出"三生"空间重构路径,为镇村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对策建议,并在多规合一方面做出尝试.
其他文献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地区的发展建设愈发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本文在分析乡村发展建设的历程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水牛陈东乡村整治规划为例,基于可操作、可实施的角度,对乡村整治规划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工作重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规划实施的具体策略建议.美丽乡村规划的规划对象是数量众多,地域和文化背景都存在巨大差异的
全域旅游是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驱动力,以体验为核心的多功能景观建设是确保全域旅游顺利进行的空间基础.以河口村、大梨树村、绿江村、青山沟镇及芦茨村为例,通过深入访谈、调查问卷法并结合对旅游专业网站游客评价的分析,验证了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多功能景观网络理论框架及其功能差异.大梨树村与芦茨村属于经济发展较快而且社会包容性也较强的连续型景观空间,绿江村属于经济功能一般的而社会封闭的孤立型景观空间,青山沟、河口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全国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小城镇已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智慧小城镇作为智慧城市的延展,具有空间尺度适宜、产业业态精准、集群整合发展的优势,将成为智慧城市体系的主要形式以及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本文以智慧小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其与智慧城市和传统小城镇的对比,解释智慧小城镇的内涵,并以北京行政副中心通州智慧小城镇的建设为例,提出智慧小城镇的规
乌来是中国台湾唯一实施土地使用分区管制的水源保护区,但区内温泉业者却能长期超限利用土地.为了解管制失灵的原因,自2015年底,利用地理资讯系统,调查并分析了这些业者的土地使用情形,包括是否合法、是否超眼以及位于何种使用分区.发现,管制失灵有两个原因.一是有关部门长期放任业者"非法"超限利用土地.二是有关部门未根据地质地形条件来划定使用分区,致使业者竟能"合法"超限利用土地.这表示,落实现行管制,不
小城镇作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在中国目前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衔接作用.由于和农村的相互渗透,不少小城镇的居住建设一直处于半城半乡的尴尬状态,依旧保留集体土地的自发建设模式,但又有较高的建筑密度和居住需求.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火马冲镇镇区的调查研究,分析位于小城镇中心区的自发建设模式的现状情况,总结概括其优劣势,根据现状条件、居民需求等制定近期建设指导,在依旧保留宅基地的情况下改善居民居住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和工业化、城镇化的纵深推进,乡土中国正由"全耕社会"向"半耕社会"演进,转型期的农村经济社会形态结构以及人们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农民自主权大大提高,日益频繁的流动于城乡之间,这不仅加速了农村社区的解体,也加速了农村的社会极化.为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其平等的享有社会发展成果与社会公共服务.针对农村社会异化的特点,必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促进在乡农民安居乐
在地处偏僻山区的河北省蔚县大台子村,保存了形态各异、颇具历史痕迹和当地特征的毛石墙.在当地人居环境的发展过程中,毛石墙作为具有实用性的民间建筑工程成果出现,随着历史演进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特征,具有深厚的景观美学价值.本文将以大台子村的毛石墙为对象,通过阐述时间、空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来发现废墟化的毛石墙的景观之美,结论将有益于启发当地乡村建设发现、保护和利用毛石墙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本文以湖北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现状和代表性地区农民意愿,挖掘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总结出当前湖北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发展条件差异化、多"管"齐下缺协调的态势,思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方向.为推进湖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文章针对上述发展态势提出统筹协调和差异发展两大策略,就区域、产业、土地和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统筹协调措施,按照阶段、类别、主体部门等进行划分,在操作层面探索差异化应对策略.
中心村如何选择?这是当前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文章以公众参与为导向,以鄂东平原地区村镇规划编制与管理为实践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运用社会调查手段收集资料,用计算机SPSS软件对所收集资料、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选取了影响中心村选择的几个主要因子:现状基础与环境、人口用地规模、经济发展、交通水利条件、区位、离市镇远近等.这为减少中心村选择的人为盲目性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为政府决策与管理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很多乡村人才流失,人去地荒,呈现出空心化的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乡贤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其次以湖北省喻畈村美丽乡村"136"建设模式为例,初步解析乡贤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日益严重的"空心化"带来的各种乡村发展问题及村民基本不参与传统村庄规划的现象,发掘和创新乡贤文化,利用乡贤引领发动群众来建设美丽乡村能为新时期乡村建设和治理提供一种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