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整治规划方法研究--以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水牛陈东村为例

来源 :第三届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第二届田园建筑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owap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地区的发展建设愈发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本文在分析乡村发展建设的历程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水牛陈东乡村整治规划为例,基于可操作、可实施的角度,对乡村整治规划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工作重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规划实施的具体策略建议.美丽乡村规划的规划对象是数量众多,地域和文化背景都存在巨大差异的农村,因此很难找到一种适应所以乡村地区的规划编制模式,应该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规划编制所应遵循的原则应该是一致的。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从与村庄发展密切相关的县域空间环境入手,通过对决定村庄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分析,抓住人在城乡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建立了一套便捷、稳定的能够指导村庄整合发展的村庄整合评价方法,在县域范围内可以快速且高效的确定村庄整合的基本方案.可以用以指导乡村地区村庄整合评价,提高镇村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城乡发展策略的编制效率和精准性.为确保乡村地区空间布局的合理化、区域基础
"美丽乡村"已经成为统领中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实现"美丽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内涵涉及乡村发展的诸多方面.本文聚焦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的政策制定与实施,相对系统地梳理政策目标与内容,考察其政策管理方式和执行过程,继而通过典型案例的选取,在其所在的地州、县、镇和村各级层面展开调查,深入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并归纳一些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经验.总体来看,贵州省的“四
为解决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差异大、资源浪费的问题,迎合中国乡村旅游业转型发展时期的客观需求,本文以浙江省莫干山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在"田园综合体"概念下的发展策略.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的分析、村落概况与特征研究、"田园综合体"概念、特征及实现途径以及结论.重点阐述了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景观为核心组织要素的多产业、多功能有机结合的空间实体,即田园综合体的概念.主要提出通过功能和手法
本研究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总体要求,将研究对象聚焦在诸暨次坞传统村落.以次坞传统村落保护和有机更新为例,对传统村落现状、传统村落发展和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针对性的可行性建议和意见.力求通过正在进行的有效举措,既达到宣传次坞古村落,扩大地域影响力,又能够引起多方重视,加大保护力度,实现传统古村落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希望能给其他地域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随着城乡规划机制的逐步完善,古村落保护规划作为遗产保护的重要编制制度,备受各界重视,其作用也逐步显现.本文基于"多规合一"的规划思想,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福全村保护规划为例,在村落遗产保护规划中提出以"四张图则"作为技术支撑的创新机制.以递进、针灸式的保护与更新模式,聚焦村落整体风貌的保护与地域建筑的更新建设,探寻"四则合一"的古村落保护模式,即以保护模式图则、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村落设计图则、景观
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全面实践大发展中,各类特色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商业空间分析是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选取一类具体旅游特色小城的城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OI空间数据获取与分析,以德国典型旅游小城镇马尔巴赫为例,从城市设计的视角,分析了其商业业态空间的特点.研究指出商业业态空间布局应注重与小城镇整体规划协调统一,商业业态空间规划以中小型业态为主要表现
长久以来的城乡不均衡发展使得城乡二元对立愈加严峻.在市场与价格的双重夹逼下,农村的第一产业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同时扮演着"必不可少"与"价值最低"双重角色.在这种环境下,农村的第一产业将转型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当前中国对于"三农"问题的新政策,是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本文研究的梁庄村是位于河北省的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与纺织产业为主的农村.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梁庄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初步形式是"以
村庄的历史价值蕴藏在文化遗产中,合理有效的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是都市乡村传承和体现历史文化价值的抓手.文章依托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路,就村庄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方法进行了梳理.从社会意识、空间延续、功能置换、环境重塑、遗产产业化五个方面,结合广州南沙区塘坑村案例,探讨了村庄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一般方法,为乡村复兴的村庄规划提供了一种新路径.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长期存在,导致城乡市场体系割裂,城乡差距加大.传统乡村社会价值体系遭到冲击,社会秩序趋于瓦解,不稳定因素增多,乡村治理体制亟待转型.成都市作为全国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过多年探索实践,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乡村治理模式.本研究在揭示当前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成都市乡村治理从起步发展到完善提升,再到改革创新的发展历程,并深入探讨其在基本制度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本文基于乡村生产力变更的视角,构建了"规划原理—建设探索"分析框架,结合实地调研以及浙江黄岩实践、乌岩古村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探索,对"美丽乡村"浪潮下的新乡村建设提出思考."村建设的困境根源来源于生产关系与物质形态的不匹配,而好的人居环境必需达到生活(社会文化)-生产(产业经济)-生态(空间环境)这三者的有机结合.艺术介入的乡村有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