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服务中医务人员的医德形象

来源 :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二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Q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关于卫生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改善城市卫生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医疗服务的要求.实践证明,社区医疗服务这种方式,符合当前形势的发展,适应了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了富裕起来的广大群众的健康要求,为迎接迅速老龄化的现代社会打下了基础.在社会医疗服务中如何塑造医务人员的医德形象,仍然是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他文献
社会的变革、医学的进步、观念的转变、医疗需求的多样化促使医学模式发生革命性变革.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被生物-社会-心理现代医学模式所代替.医疗护理工作的重点由既往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病员不仅需要患病躯体或器官的有效治疗,更需要心理精神、疾病预防的全面健康服务.自2000年7月份,借鉴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经验,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系统化整体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推行与开展系统化整体医疗是贯
伦理是处理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正确的医学伦理观认为医患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医务人员对患者不是为了谋取私利,而是为病人解除病痛,恢复健康;而护士的自我管理,则是以正确的医学伦理观作基础的.护士在严格按操作规程为患者服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其伦理道德观的体现,所以,加强对护理人的医学伦理道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随着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医院如何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仅靠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合理的收费,更重要的取决于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这已被医院决策层管理者所共识.而实现高水平的医院管理,必须培养造就一支始终坚持"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职业化的医院管理队伍.
卫生管理也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以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为方向,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为基本点,选择有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职业道德、廉洁奉公、无私为民的卫生管理者参与.他们用知识劳动,这种劳动无法用衡量体力劳动的尺度来衡量其工作的有效性,也不能用数量来恒定,更不能用成本来论定.
时代在发展,卫生体制改革正进入决定性阶段,旧的卫生工作中的观点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以往卫生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生、冷、硬、顶等现象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执法难、上下级关系难以调和等等弊端.作者作为一个镇级卫生工作单位,怎样在药品管理过程中既严格执法,又让人心服口服,搞好各级关系,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从自身出发,作了小少有益的探索。
当代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如何确立?衡量和判断共产党人活动的价值标准如何定位?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总书记这三个代表的提出,精辟概括了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新形势卜,共产党人的努力方向。邓小平理论,也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
非卫生技术人员作为医院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职业道德状况对整个医院职业道德的建设产生着巨大影响.重视和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促进医院工作的质量的全面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阿拉伯迈蒙尼提斯(Maimonides公元前1135-公元前1208年)祷文:愿我视病人如受难之同胞.……启我爱医术,复爱世间人.存心好名利,真理日沉沦.愿绝名利心,服务一念诚.神清求体健,尽力为病人.无分爱与憎,不问富与贫.凡诸疾病者,一视如同仁.当代医学家张孝赛教授:“在几十年的医疗实践中,我总是用戒、慎、恐、惧四个字要求自己。病人把生命都交给了,怎能小感到恐惧昵?怎能小用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
中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关键在于人力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在中国是一种全新学科,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小断探索,同时积极借鉴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经验,使中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小断得以完善,以便真正满足人民小断增长的健康的需求。
随着中国城镇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一个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连续、协调、而又方便、经济、优质、有效的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已受到关注.从事社区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对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几点粗浅认识,愿与大家共同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