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胚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来源 :第一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tephenmengste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玫瑰香与巨峰的杂交胚珠为试材,研究了取样时期、基本培养基和切喙处理对胚发育的影响,建立了葡萄胚培养技术程序,即切喙的胚珠→倒插入B5培养基→植株形成.利用此技术程序培养的杂交胚珠胚萌发率和植株形成率可高达51.0﹪和30.6﹪.
其他文献
野生稻是水稻育种和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材料基础。武汉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几十年来一直坚持野生稻基因利用的研究。本文总结了1996年以来在野生稻遗传基础、野生稻组织离体培养
本文简要介绍了作物种质资源的发展历史和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重要性,通过野生种在水稻和小麦等作物改良中应用的事例分析,提出对于野生种的利用,要因作物而异。形成年代越
以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在桂朝2号的遗传背景下构建了一套由159个系组成、覆盖率为67.5%的野生稻染色体片段渗入系。并采用AB-QTL分析法对产量及耐寒性QTL进行分析.通
杂草稻与野生稻不同,其遗传亲缘关系和生物学特性更接近栽培稻,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栽培粗放和直播稻推广种植地区分布广泛。在一些亚洲国家包括非野生稻起源地域,杂草稻侵入
从韩国引入34份杂草稻种质资源,在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农艺性状、抗病性、品质的综合鉴定,及利用研究,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草稻为小穗多穗型种质资源,具有抗性好、
对中国与亚洲各国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形态、等位酶与DNA聚类分析及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10个形态性状聚类分析结合生态考察及等位酶与DNA分析,中国普通野
利用ph116、umc1044对478×CML270的BCF6系进行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标记抗性与田间抗性极显著相关,获得高抗玉米纹枯病选系478C4-2-2、478C4-2-3、478C4-2-4,配合力分析表
文章对东乡野生稻的原位和异位保护工作,以及东乡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发掘与利用研究作了阐述,并对目前东乡野生稻有利基因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作了介绍,提出了东乡野生稻的耐冷
1987~1992年,评价了871个野生稻编号对稻白叶枯病(BB)的抗性。编号为RBB16的普通野生稻在全生育期高抗包括广致病性的菲律宾6号小种(PXO99,P6)在内的3个菌系,因P6能侵袭当时所
本研究在海南岛普通野生稻的主要分布区的县市收集了5份普通野生稻,在琼中、乐东、保亭收集了山栏稻农家种各1份,在乐东收集了当地主栽的地方品种4份,采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