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udy of Transformation Processing From Seven to Twelve Nuclear Discs-like Cobalt(Ⅱ) Clusters in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构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lf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现有的关于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在GPS高程转换的研究中,通常将计算转换参数与计算待定点的高程异常分成两步进行,且只考虑了观测向量与系数矩阵中存在的误差,忽略了高程异常待定点的坐标误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李博峰等提出的无缝三维基准转换模型的基础上,将其提出的联合模型及拟合推估解法运用在GPS高程转换中,推导出了GPS高程转换的总体最小二乘拟合推估模型。通过算例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与已有总
利用ADCP 对东海大陆架定点(26°30.052′N,122°35.998′E)连续观测6个多月的海流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层化对该海域潮流的垂向结构有显著影响,层化导致了潮流流速、潮流椭圆长轴、椭圆率和倾角在通过密度跃层时发生较大改变.9月份,东海大陆架存在较强的密度跃层,层化加强,海流流速、M2 分潮潮流倾角和M2 分潮潮流椭圆率在跃层深度以浅随深度显著增大,跃层处达最大,跃层以深随深
本文利用我国各大江河流域1956-2010年的降水资料,运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法和线性趋势法分析了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降水量的突变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分析了降水的周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5年来,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变化趋势总体平稳,其中东南诸河流域降水有所增加;而北方地区降水普遍趋于减少,尤以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最为显著,其M-K趋势检验
We evaluated the concentration,size and distribution,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insoluble dust micro-particles in the snow,rainfall and water taken from the areas surrounding the Mt.Yulong to define th
会议
亚洲中部广袤的沙漠戈壁,是“亚洲尘暴”的物质来源。“亚洲尘暴”形成于春季西风急流的抬升作用,形成之后不断向东传输,强烈影响到中国东部乃至整个北半球大气环境。国内外学者对亚洲中部“亚洲尘暴”源区的大气环境状况及其变化十分关注,开展了从雪冰纪录到气溶胶观测分析等多方面研究。然而,已开展的研究多是针对沙尘暴本身,集中在沙尘暴频发的春季期间,有关非沙尘暴期间的大气环境本底的研究甚少,缺乏对该区大气自然本底
河川径流、实际蒸发及土壤含水量是流域水文循环的重要变量,在流域尺度上,河川径流量可以直接观测,实际蒸发及土壤含水量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观测手段,上述变量的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二十多年前,在银川盆地的地下水中发现了高浓度的砷。截至今日,鲜有人通过对比高砷与低砷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来研究银川盆地地下水中砷的分布特征及富集机理。地下水砷的分布规律和富集机理研究不仅为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有助于提高对地下水中砷迁移转化的理解。本研究以地下水砷分布较为复杂的银川盆地北部为研究区,开展了三个子区域的调查,分别位于贺兰山东麓的山前洪积斜平原,黄河西岸北部的旱田和南部的水
沱沱河流域(E91~93°、N33~35°)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青海省西南部的唐古拉山北坡,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是长江的源头,对长江流域的水文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沱沱河流域的径流及冰川过程对整个青藏高原乃至中国的水文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2000~2013年沱沱河流域气象数据和沱沱河水文站的实测数据为支撑,采用大尺度分布式可变下渗容量模型(VIC模型)模拟沱沱河流域的径流及冰川过程,结果显
Blowing and drifting of snow is a major concern for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and road safety in regions where their development is common.One common way to mitigate snow drift on roadways is to insta
利用北京地区闪电综合探测网络(BL Net,Beijing Lightning Network)获得的多站高时间精度GPS同步的闪电地面电场观测资料,研究了典型城市环境下雷暴活动负地闪回击的放电特征.北京地区多回击负地闪占负地闪总数的70%以上,平均回击数为1.3.多回击负地闪回击间隔为3 ms-967 ms,平均为99±95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