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一次伴随飓风强对流天气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来源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o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8月4日19-20时,陕西北部榆林市区出现一次强对流天气,整个强对流天气过程持续不到2小时,但榆阳区气象站观测到50分钟产生55 mm的强降水(参见图1),瞬时最大风速达29.7 m/s;降雹从19:03开始,19:20结束,持续17分钟,冰雹最大直径达17mm;大风从18:56开始,19:41结束,持续45分钟,榆林城区中心广场自动观测站观测到瞬时风速达34.2 m/s的飓风;飓风使城区直径达1.5尺大树连根拔起,撕毁广告牌无数;城区市民观测到有的冰雹如鸡蛋般大,冰雹砸毁居民房屋玻璃无数;强降水产生的洪水冲毁多处道路和若干居民房屋.本文利用榆林多普勒气象雷达(CINRAD-CB)采用VCP21体积扫描模式获得的资料(同时利用距离去折叠算法处理径向速度进行退模糊)、Micaps提供的(FY-2E)红外卫星云图、常规探测资料和物理量场、以及美国NCEP分辨率为1°×1°的每日4次的6h间隔的全球再分析资料等(在河套及周边地区可信度很高)等,对上述雹暴从环流背景、生成发展条件、中尺度系统的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云图分析表明,此次黄土高原强对流风暴是由-β中尺度强对流单体活动造成的;多普勒气象雷达资料分析表明,大于20 m·s-1东北风低空急流的生成,是强风暴在榆林城区生成和发展的触发机制之一;强风暴伴随弱中气旋的生成、中层同时形成径向辐台MARC,大风特征明显;风暴相对径向速度分析表明,风暴在榆林市发展,出现从0~180°范围内形成大于27 m·s-1向着雷达的风暴相对径向速度;地面飓风出现前,观测到对流层低层形成离开雷达的大于27m ·s-1强的风暴相对径向速度;榆林城区降雹期,从风暴相对径向速度也观测到中气旋;液态累积含水量(VIL)分析表明,风暴在榆林市发展前,VIL一直维持大于65 kg·m-2的强中心;但从强风暴在榆林市发展到飓风开始,VIL值开始迅速减小;一直减至15~20 kg ·m-2;降雹开始后,VIL强中心进一步减小至5~10kg·m-2;环流背景及中尺度影响系统分析表明,500 hPa西北气流中生成的切变线和700 hPa、850 hPa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生成的切变线的叠置,形成有利于强风暴生成的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分析表明,8日4日14:00风暴区形成10 g·cm-1· hPa-1·s-1水汽通量高值中心,风暴区850~600 hPa同时形成≤-5×10-7g·cm-2·hpa-1·s-1水汽通量强辐合中心,为强风暴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水汽条件;风暴区大气层结状况,8月4日08:00,θse850-θ se500=12℃,属于强对流不稳定;8月4日14:00,风暴区同时形成大于1800 J·kg-1对流有效位能中心,为强风暴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能量条件;分析风暴区0℃和20℃的高度,8月4日08:00,0℃的高度为4500m,20℃的高度为7400 m;大于60dBz的强回波从地面一直升到10 km的高度,同时有界弱回波区明显,非常有利于大冰雹的形成;涡度场合散度场的配置,从垂直运动场上看到,从270 hPa以下形成整层上升运动,对流层低层800 hPa附近形成-0.3×10-3hPa·s-1上升运动中心,而对流层高层300hPa附近形成-0.4×10-3hPa·s-1另一上升运动中心,为强风暴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风暴区,风速和风向垂直切变有利于超级单体的生成发展和较久的维持,冷暖平流的配置有利于强对流风暴的发展;地面能量比大于90 ℃/hPa的高能中心的形成和北方罕见的能量比等值线密集区的生成,对强风暴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流层低层偏南低空急流的生成、高低空垂直风速切变迅速增大至7m·s-1以上,北方邻近地区边界层已出现大于27 m·s-1的强辐散,是临近预报中预报强风暴可利用的重要信息;强风暴发生前,在550 hPa以下的对流层中低层,主要是水平平流项的作用产生涡度收支正值;在550 hPa以上的对流层中高层,也主要是水平平流项的作用产生涡度收支负值;强风暴开始前,在850hPa以下的边界层出现第一主要加热层(Q1远大于Q2),在700~600 hPa之间出现第二主要加热层(主要由于水汽凝结释放热量),而在250~200 hPa之间出现冷却层(Q1远大于Q2),大气加热垂直分布也有利于强风暴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利用武汉(29°N,118°E) MST雷达低模式观测数据,分析比较了两次寒潮强对流期间回波结构、风场以及风剪切特性.2014年11月30日寒潮事件:雷达五个波束(垂直波束和
会议
采用Pt-Sn/Al2O3催化剂对环己烷在多相态条件下的高效脱氢反应进行研究,通过均匀设计实验方法考察了反应条件(加热温度、进料速率和催化剂用量)对产氢量、环己烷脱氢转化率和催化剂平均相对活性的影响,获得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和优化反应条件。通过对反应系统的物流和能量平衡分析,建立了“湿-干”多相态条件下环己烷脱氢转化率和产氢速率模型。论文还基于多相态条件下液体有机氢化物脱氢反应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氢
  为了深入了解沈阳地区大雾发生规律及与相关气象因子关系,进而更好地开展大雾预报,利用沈阳市1951 2011年大雾资料,分析了沈阳市大雾气候特征及与气象条件关系.结果表明:
会议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降水量资料对2013年7月2-4日东北冷涡引发的黑龙江省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冷涡长时间影响黑龙江,其强上升运动与下沉运动耦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应用反映螺旋度密度的空间积分在时间上趋势变化的超螺旋度概念对2009年6月3日和2013年8月1日华中地区出现的两次不同强
会议
水凝胶是一种特殊的分散体系,因聚合物相互交联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能够为纳米颗粒的成核和生长提供所需空间和微环境。水凝胶可通过改变单体组成、交联剂类型和
  强度较强的台风往往会出现双眼墙现象.大量的观测研究表明外眼墙的形成(SEF)将会引起台风强度的变化,并且台风SEF引起台风强度变化趋势是不确定的,说明即使能够准确预测出
会议
为了解洞庭湖放归麋鹿种群在异地引进洞庭潮湿地后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本文主要研究了洞庭湖放归麋鹿种群初期行为节律以及家域。通过利用放归麋鹿种群佩戴的追踪设备获取麋鹿
我矿主要的剥离生产设备WK-4挖掘机自1987年使用以来,已经过了两次大修。挖掘机主要由工作装置、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电气设备4部分组成,工作装置由绞接在回转平台前端的动
  为深入了解局地强降水的形成机理,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资料和1°×1°、6小时间隔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7-8日出现在河南东部商丘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综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