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aMnO薄膜的晶粒尺寸对电学输运性能的影响

来源 :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enk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脉冲电子束沉积技术在Si(100)衬底上生长La<,0.67>Ca<,0.33>MnO<,3>薄膜.通过改变薄膜的生长温度,得到了不同颗粒度的La<,0.67>Ca<,0.33>MnO<,3>薄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获得La<,0.67>Ca<,0.33>MnO<,3>薄膜的表面形貌,并采用表面形貌仪测量了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采用标准的直流四引线法测量薄膜的电阻-温度特性.结果发现,随着薄膜生长温度升高,薄膜的颗粒变大,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Tp升高.发现颗粒晶界对庞磁电阻材料的输运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用X射线衍射结合Rietveld精修的方法研究了LaYCaSrMnO(LYCSMO)的晶体结构随掺杂量的变化.结果表明,Y和Sr掺杂含量在x≤0.20范围内时只有单一正交相.a,b和c方向的晶格参数几乎保持不变,而Mn-O-Mn的键角从x=0时151.9°增加到x=0.20时的172.7°表明随着x的增加MnO八面体的对称性也增加.输运测量表明,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当x<0.10时,随着x的增加金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了NdSrMnO膜和YBaCuO/SrTiO/NdSrMnO结,研究了NdSrMnO膜的结构和磁输运性能以及YBaCuO/SrTiO/NdSrMnO非均匀结构的自旋准粒子隧穿注入效率随注入结窗口尺寸的变化.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用La和Mn的环烷酸盐溶液在LaAlO(100)基底上合成了LaMnO薄膜(0.020.05时,薄膜发生了半导体到金属的转变,转变温度随着缺La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磁转变温度在⊿=0.3附近.MR随着缺La量的增加而减少.当缺La量比较少时,大部分缺La位已被空穴所取代;但当缺La量比较大时,缺La位并没有完全被空穴所取代,而是部分分离为MnO相,部分增加了氧缺位.
采用磁控溅射,紫外线光刻和离子束刻蚀制备了LaCaMnO/EuCuO/LaCaMnO磁性隧道结.通过对获得的磁性隧道结的I-V特性测量,本文发现非线性的I-V特性,显示结样品的隧穿特性.有趣的是,本文发现在电极材料LaCaMnO的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T)以下,I-V曲线出现一个跳变.随着温度降低,开始出现跳动变的临界电流增大,但是跳变都发生在同样的电压下~209mV.当电流增大或减小在跳变点附近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晶LaSrMnO块状样品.利用SQUID测量了样品在不同状态下的场冷却、零场冷却、等温剩磁、热剩磁曲线以及磁滞回线.得到了样品系列的技术磁化参数.用相同的一套参数,利用基于双势阱的Preisach模型再现了样品所有的磁测量曲线,得到了耗散场的大小和其分布.
本文利用多功能光电子能谱(XPS)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双层膜Co(25nm)/CoO(30nm)的磁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在Co层和CoO层之间出现了CoO.热处理加速了Co和CoO层之间的扩散过程,改变了CoO层的厚度.面内变化角度测得的磁滞回线偏置场的最大值出现在45°,而不是0°,函数关系可以用∑bncosnφ来描述.
采用磁控溅射制备了FePt(50nm)和[FePt(2,3,5nm)/AlN(1nm)]膜,之后在550℃退火30min,研究了周期数(n)和AlN含量对[FePt/AlN]系列多层膜结构及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层膜的矫顽力在n=8时出现较大值;周期数的增大会引起晶粒的长大;AIN的加入不但可以抑制FePt粒子的长大,而且还能有效地降低了晶粒间交换耦合作用,并且AlN含量越大,晶粒间交换耦合
用脉冲激光沉淀法制备了LaCeMnO薄膜,测量了霍尔效应.发现正常霍尔效应具有正的霍尔系数,说明在该体系中的载流子是空穴.
非均匀纳米磁性体系,如反铁磁耦合的磁性多层膜,磁性金属—非磁金属、磁性金属—绝缘体颗粒薄膜和磁性隧道结中的巨磁电阻效应(giant magnetoresistance,GMR)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磁电子学.
用快淬方法制备了PrFeCoCB(x=0,2,4,6,8)条带,研究了成分和工艺对条带磁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当x=2,带速是20m/s,条带的磁性能最佳,其剩磁J=0.94T,矫顽力μH=0.96T,最大磁能积(BH)=127.32kJ/m.通过Henkel-plot分析,发现x=2,带速为20m/s的样品中的晶间交换作用最强,因而能获得最佳的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