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氢煤饱和烃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ji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氢煤因具有氢含量高和生烃性能良好等特点,有较大的能源潜力.但对其地球化学方面的分析略显薄弱,直接影响了对其内在价值的挖掘.为系统研究富氢煤的有机地球化学和煤岩学特征,本文选择乐平煤、抚顺煤和水城煤3种富氢煤为研究对象,通过Rock-Eval实验,分析了样品的生烃潜力.采用有机抽提,对抽提物进行族组分分离,并用气相色谱对族组分进行测试,研究了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采用光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样品的煤岩学特征。
其他文献
岩浆侵入煤层形成的蚀变带(简称岩-煤蚀变带),以其强烈的瓦斯突出和地球化学异常等特性近年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成为煤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和新热点.依据研究者的目的和重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煤的蚀变产物为研究对象的煤层中瓦斯、煤层气和天然焦研究类和聚焦于岩浆对煤层的混染特征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类.本研究欲依据不同碳质组分对光的反射特征的不同,探讨如何通关反射正交偏光系统识别不同的碳质组分。
南桐煤田是重庆市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康滇古陆为中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成煤盆地的重要物源区,此外,伴随峨眉山玄武质岩浆喷发活动的火山灰沉降对此间的泥炭沼泽沉积有显著影响.本文对5煤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桐煤田5煤层煤为中灰高硫煤,且煤层上部样品的灰分和硫分高于煤层下部样品;煤中矿物主要包括高岭石、蒙脱石、石英、方解石、锐钦矿和黄铁矿;南桐5煤层上部稍富集
为了精确计算煤炭资源储量和正确指导矿井采掘生产工作,需要总结及掌握地质构造对煤层的影响及其规律.根据闽西某矿区已有的地质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分析矿区地质构造的基础上,揭示了构造对煤层结构、分布、厚度及煤层开采与储量等方面的影响.
以汾西矿区柳湾、高阳、双柳矿原煤及其洗选产品为例,运用光学显微镜对样品中矿物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在洗选前后的脱除情况进行研究,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样品中主要有害微量元素Sb、Be、Ba、V、Cr、Co、Ni、Cu、Zn、Tl、Pb、U、Mo、Cd的含量进行测定,用DMA―80测汞仪测定样品中Hg元素含量,高温燃烧水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样品中F含量,探讨有害微量元素在煤中的富
南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发育一套海陆过渡相沉积地层,暗色泥页岩分布广泛,沉积厚度大.初步研究表明,二叠系山西组具备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层位.本文以南华北地区二叠系山西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野外地质调查采集的钻井岩心及露头剖面共计66块样品进行室内薄片鉴定、XRD衍射、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低温吸附等实验,分析南华北地区二叠系山西组泥页岩储集层的地层分布、有机
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地质资源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与美国煤层气地质条件不同,中国60%以上煤层气资源分布在中高煤阶含煤盆地,煤层气普遍经历多期的沉降和构造抬升过程,导致煤层气的富集过程十分复杂.因此,开展构造抬升作用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对煤层气的勘探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典型的中高煤阶煤层气盆地为例,通过开展研究区地质过程解剖,结合高温高压吸附实验以及含气性数值模拟,对构造抬升过程中煤储集层含气性和水文
本文应用逐级化学提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宁东煤化工基地煤制烯烃厂气化用煤及其残渣14组样品中Be、V、Cr、Co、Ni、Cu、Zn、Mo、Cd、Sb、Ba、Tl、Pb、U14种有害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变化规律.特别指出,气化用煤属于侏罗纪长焰煤,有害微量元素含量较低,且样品中未发现含有上述元素的独立矿物,从而丰富了对煤及气化残渣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较低时的赋存状
本次研究采用桑树坪11号煤和3号煤,11号煤以近海相沉积为主,属石炭系上统太原组;3号煤为陆相沉积,属二叠系下统山西组.通过甲基化使弱极性的含硫化合物在FT-ICR MS上得到很好的电离,通过分步脱甲基化方法成功将煤萃取物分离为噻吩类和硫醚类.利用FT-ICRMS和GC-SCD分析煤中噻吩类和硫醚类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水化学成分及特征对煤层气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张松航等,2015).为研究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南煤层气开发区块3号主采煤层的地下水径流与水化学特征,从该区采集了煤层气井排出水样,进行主要离子浓度、氢氧同位素、溶解无机碳同位素及微生物多样性测定.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湖沼相烃源岩部分样品正构烷烃组成具有较为显著的中低碳数(C14~C20)偶数碳优势,为深入剖析其成因机理,选取该类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认为黏土矿物对偶数碳优势的形成也有微弱的催化作用,水体环境咸度及氧化还原性影响母质输入,间接影响偶数碳优势强弱,而并非绝对的直接因素。正构烷烃偶数碳优势主要由母质来源直接控制,结合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产生,不能归结为单一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