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小切口组合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198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采用双侧小切口组合微型接骨板、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1例闭合性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内外侧小切口联合入路有限切开复位,组合微型接骨板、经皮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其他文献
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恶性肿瘤病死率因人口老龄化而引起结构性的上升趋势。由于老年患者全身各系统生理机能的老化,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获取饮食营养能力降低,恶性肿瘤导致的代谢改变和化疗中的副作用,及营养知识的缺乏,均增加了老年肿瘤患者营养不良风险,故合理饮食极为重要,当然也一直存在饮食误区。
目的 分析给予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化疗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措施。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 Mesy|ate)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 一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用于胃癌、肺癌、乳腺癌等适应症的治疗。
目的 为纤维蛋白鞘包裹的导致PICC 导管拔管困难护理提供了建设性合理性的建议和启发,保障导管顺利拔出,提高患者的就医感受。方法 护理要求:经过全面评估分析拔管困难的原因,组织超声科、放射影像科、血管通路专科护士等多学科会诊,明确造成PICC 导管拔管困难的因素为纤维蛋白鞘形成包裹,通过知情同意与风险告知;制定肺栓塞应急预防及导管断裂风险管理:抬高患侧肢体制动,避免按压、按摩;B 超可视下拔管、心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病患者家庭功能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方法:2018 年1 月至2018年12 月选取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疾病患者84 例,应用家庭功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心理弹性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 单因素分析恶性肿瘤病患者家庭功能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心理弹性的相关因素。
目的 肿瘤是一种儿科发病率高的疾病。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放疗、化疗。在过去10 年,由于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很多肿瘤不再被视为致命疾病。如果可以的话经过长期规范治疗,一部分肿瘤持续5 年以上缓解率(临床治愈率)可达70%以上,甚至有些肿瘤的完全缓解率也达到了75%。肿瘤疾病,治疗时间长,副作用大,经济负担重,社会治疗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肿瘤患儿心理还是患儿家长心理情况将发生重大变化。
目的:对应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Pilon骨折的53例病例进行临床护理分析与评价.方法:收集我科2031年1月~2014年12月Pilon骨折53例,其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3.3±3.5岁,左侧29例,右侧23例,双侧1例,高处坠落伤15例,交通事故伤38例,开放伤8例(GustiloⅡ型6例,Ⅲ型2例),闭合伤45例,合并腓骨骨折17例,跟骨骨折3例,腰椎骨折5例.
会议
目的:观察固定纤毛在小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阐明其与髓核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关系。验证机械力通过固定纤毛介导激活下游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从而调节髓核细胞正常形态与外基质的更替变化。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肌肉含量及运动能力水平,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包括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46人,平均年龄57.7±2.0岁,透析龄7.41±0.73年,其中男25人,女21人.
目的 评价“SBAR+A 模式护理交接单”在重症监护室新护士培训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临床需要,以SBAR 模式为基础,经改良后设计SBAR+A 模式交班表,经我科高年资(年资>10 年)ICU 护士5 人,临床试用3 个月后标准化,选择我院2018 年新入ICU 科待规培护士16人,采用抽签方式,将使用SBAR+A 模式护理交接单组列为分为试验组,将口头交班组列为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目的:髌股关节疼痛仍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之一。手术入路对术后髌骨轨迹有无影响并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比较常见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三种手术入路术后髌骨轨迹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