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甘油假丝酵母细胞回用对甘油生产的影响

来源 :第四届全国发酵工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er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产甘油假丝酵母细胞回用生产甘油的反复分批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级发酵培养基KH2PO4浓度为0.4 g·L-1,回用培养基的最适KH2PO4浓度为0.1 g·L-1,当上一批次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降至10 g·L-1以下时,酵母细胞不经洗涤即可回用;经过15个批次的反复分批发酵过程,甘油的平均产量、平均得率和平均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38.69 g·L-1、60.17%和2.31 g·L-1·h-1,分别比第一级发酵结果增加了15.74%、15.48%和39.16%;但回用至第15次时,菌体出现严重衰退,因此回用周期以12-14次为宜.
其他文献
本实验主要研究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和红法夫酵母(Xanthophyllomyces dendrorhous)的活体混合培养破壁模式,以胶体几丁质作为环状芽孢杆菌的培养的碳源及细胞壁
本文以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WSH AT12为出发菌株,通过硫酸二乙酯诱变,获得遗传稳定性好的抗L-乙硫氨酸(Eth)突变株WSH-E01,突变株WSH-E01的辅酶Q10产量较原种
本文考察了在味精废水发酵液中添加磷酸盐和葡萄糖对微生物油脂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g/L以上的磷酸盐时,生物量是不添加的2倍;添加2%葡萄糖时,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分别是不
油脂既是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重要的食用资源和工业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根据农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04年我国植物油净进口67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食用油进
首次报道了一株产L-乳酸的肠球菌属菌株Enterococcus haoaiiensis WXS,并对E.hawaiiensis WXS以酒糟为基质进行了驯化,使菌株能够在玉米浓醪酒糟清液中良好生长.进一步对玉米
本文以1,3-丙二醇生物合成过程中必需的辅酶NADH为调控对象,利用两种基因改造菌株--甲酸/甲酸脱氢酶:NADH再生重组菌K.pneumoniae OF-1及醛脱氢酶失活重组菌K.pneumoniae DA-
本实验室从土壤中新筛选到一株能产生对羟基苯乙腈水解酶的微生物菌株E9,能专一地把对羟基苯乙腈转化成对羟基苯乙酸,且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16S rDNA序列测定及
谷氨酰胺转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是一种通过形成异肽键[ε-(γ-谷氨酰)赖氨酸]来催化蛋白质或多肽链之同的酰基转移反应的酶系.微生物TGase最早是作为食品加工用酶制
本文对15株酿酒酵母菌株的外观发酵度和双乙酰生成和还原能力进行了比较,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HSP150编码基因的长度多态性对不同酿酒酵母菌株的基因组DNA分子差
通过接合转移将质粒pSC123上的转座子Tn5随机插入到DLL-E4基因组DNA中,从大约8,000个突变子中筛选到1株在LB培养基上积累红褐色物质的突变株M18,该突变株不能以L-苯丙氨酸(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