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emon在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泛环渤海地区(七省二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TINGFNE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检测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组织中原癌基因Pokemon的表达及定位,探讨Pokemon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意义。 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46例结直肠癌、9例腺瘤性息肉以及每例标本远端切缘粘膜(相距5 cm)的新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一部分样品用于半定量RT-PCR分析,另一部分用4%多聚甲醛固定,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提取组织总RNA后采用两步法完成RT-PCR扩增,经电泳分离,运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The establishment of epithelial cell polarity requires the assembly of multiprotein complexes and is crucial during epithelial morphogenesis.Three scaffolding proteins,Dlg1,MPP7 and Mals3 can be assem
会议
REG1A属于再生基因(regenerating gene,REG)家族成员,该家族成员的蛋白质拥有部分共同结构和某些功能特性,主要在消化系统内起作用,可影响胰岛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的生长. 正常情况下,REG1A主要表达于胰腺、胃、肾及小肠,与细胞的生长功能密切相关,但当机体发生肿瘤时,REG1A可异位表达或表达明显升高.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应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制备的HU-U 1
蚯蚓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课题组在从蚯蚓组织中提取抗微生物活性物质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组能够降解微生物遗传物质的蚯蚓脱氧核糖核酸酶,提示这组脱氧核糖核酸酶与蚯蚓的固有免疫相关,课题组前期其进行了分离纯化.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对分离纯化的三种脱氧核糖核酸酶(EWD1、EWD2、EWD3)进行生化性质的研究.采用SDS-PAGE、MALDI-TOF、紫外分光光度方法,确定了EWD1、EWD2、EWD3(总称为
背景:肿瘤基因疫苗(即DNA疫苗)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它主要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以达到清除或控制肿瘤的目的。目的:本实验将HBV X基因,MAGE-1基因与载体pVAX-1相连,构建针对肝癌的治疗性重组基因疫苗pVAX-aHCC并通过高效液相的方法将其纯化。旨在建立重组DNA疫苗的实验室制备工艺,并对该纯化重组DNA疫苗进行初步的质量控制及检定,为基因疫苗的药理学研究及规模化生产奠定基
背景:目前已从多种组织器官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但如何更高效地获取高纯度的间充质干细胞仍是目前研究目标之一。目的:研究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高效培养的最佳方法,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上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培养对比实验,于2009-10/2010-03在山西医科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脐带标本取自健康足月剖宫产的新生儿,由山西医科大学第
目的:1.检测白桦脂酸抑制大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与迁移能力以及相关增殖基因的表达情况.2.将肿瘤细胞SW480注入裸鼠体内使其局部成瘤,构建大肠癌模型.3.造模成功后检测白桦脂酸对大肠癌的治疗作用,为大肠癌治疗寻找新的思路.方法:1.白桦脂酸治疗SW480细胞后,提取总RNA及蛋白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其对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及蛋白质表
丙氨酸消旋酶(alanine racemase)(EC5.1.1.1)是以磷酸吡哆醛(PLP)为辅酶,催化丙氨酸的D型和L型的相互转化的一种酶,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中,且在伤寒沙门氏菌、埃希氏菌属大肠杆菌、假单孢杆菌、霍乱肠弧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中存在两种类型的丙氨酸消旋酶,分别被命名为DadB(DadX)和Alr. DadB (DadX)是诱导型表达并参与L-丙氨酸的分解代谢,而Alr是组成型合成,参
D-氨基酸归属于非天然氨基酸类.存在于细胞或组织中的D-氨基酸或其衍生物约有400多种,但它们的含量甚微,难于从细胞或组织中直接提取,一般都是化学合成或生物转化而得.D-氨基酸是制药、食品、日化、农药等领域的重要原材料之一,需求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生物转化方法以其低消耗,高产率、高反应速率及温和的反应条件而成为工业生产的首选方法.它是利用2-3个专一性的酶进行顺序转化5-单替代海因而获得D-氨基酸,
环酰亚胺水解酶(cyclic imide hydrolase,EC.3.5.2.16)是环酰胺酶(包括海因酶、二氢尿嘧啶酶、二氢乳清酸梅、尿囊素酶等)中的一个亚类,也称酰亚胺酶(imidase).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从小牛肝脏中分离出以二氢尿嘧啶为底物的亚胺水解酶,并命名为二 氢尿嘧啶酶.但是,二氢尿嘧啶酶大部分作用于哺乳动物中亚胺类物质的水解,而在微生物中水解亚胺类物质的涉及到两个酶,一个是
微生物脂肪酶是微生物产生的可以水解天然油脂,产生脂肪酸和甘油的酶。其催化功能是在异相系统油水界面上水解特殊酯类。以底物甘油三酯中1位或3位和2位酯键水解的识别和反应性——酯键位置专一性最为关键。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通常仅催化1位或3位酯键水解,个别青霉或曲霉产生的脂肪酶无酯键位置专一性。通常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可以选择不同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来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由于微生物脂肪酶具有不同的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