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水层中超深基坑桩锚支护施工关键技术

来源 :第十三届建筑物建设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深基坑的支护体系多为地下连续墙、预应力锚杆及内支撑组合的支护体系,但其施工周期长、造价高.针对此问题,研究出了一种承压水层中超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施工技术,采用在基坑外侧设置超长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进行隔水,施工过程中采用调整泥浆水胶比、修改钻杆叶片以及更换高强钻头的措施,使超长三轴搅拌桩在硬塑场地土中施工成功.该技术克服了现有超深基坑施工技术的不足,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成本低,可对超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针对建筑物纠倾施工,介绍了施工监测系统的构成,结合建筑物顶升纠倾实例,阐述了多种监测方法的实施要点,特别提出了互联网自动监控系统远程集合处理监测数据,实时反映建筑物纠倾过程中的状态,为管理决策人员进行下一步措施提供可靠的数据,同时为实现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通过对断层破碎带支护结构受力进行监控量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情况,并将监测结果反馈到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施工技术参数和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和邢铁路天河山隧道在施工至D2K38+154时,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涌水涌泥(砂)灾害,涌出物总量约1400m3,覆盖距离达49m,涌水量高达150~200m3/h,给施工安全造成了严重破坏和威胁.通过采取垂直注浆加固涌出物,顺利完成排水清淤.并采取"超前注浆、加强支护、合理开挖"等技术手段,保证了开挖施工的安全.监测数据表明,涌水涌泥治理措施合理有效,成效显著.
以邢台天河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对不良地质深埋隧道超前管棚和帷幕注浆复合预支护工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建立了不同工况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计算与实际监测数据,在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塑性区分布等方面对预支护的效果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探讨了帷幕注浆范围对预加固效果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岩溶区暗挖隧道施工时,施工监测尤为重要,准确掌握围岩沉降、收敛的变化,有利于对隧道的支护设备以及相关施工的参数进行及时调整,使整个隧道工程的施工更为安全,隧道围岩更为稳定.以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富-森区间泄水洞2次遇到溶洞情况为背景,对隧道内竖向位移、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以及兴业西路路面监测点的沉降进行了分析,为后续工程提供了施工监测经验.
以和邢铁路天河山隧道为背景,分析研究隧道支护结构在断层破碎带中的受力与变形特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取典型断层破碎带断面埋设监测元件对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围岩变形与支护受力进行现场监控量测.通过监测结果分析,评价支护效果,并将监测结果反馈到隧道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施工技术参数和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达到安全施工、施工快捷的目的.
在21世纪初,中国仅有4座城市共7条地铁线路,总里程仅146km,而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已有22个城市共建成地铁线路95条,运营里程达到2900km.由于城市空间的限制,地下隧道的建设在城市的交通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的比例,且发展迅速.随着中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隧道和下沉式道路的大量兴建,各类建筑桩基因此遭受到大量破坏,其既有建筑的桩基础遭受新建建筑破坏的影响成为一个引起社会关注的新课题.
地质雷达是浅层地质勘探的有效方法,应用于预报裂隙带、断层破碎带、富水区围岩、岩溶洞穴等不良地质灾害.结合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工程富源北路站~森林公园站区间泄水洞隧道的施工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通过对雷达波穿越该隧道不良地质的反应特征的分析,对不良地质和掌子面前方岩体构造情况做出准确预报,为保障施工安全提供有效指导.
在隧道洞身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塌方,特别是在地质复杂段.本文分析了地质复杂段隧道出现塌方的主要原因及塌方机理分析,将塌方归纳分类.并提出隧道塌方的处治技术,分别根据不同情况作了详细阐述.结合和邢铁路天河山隧道洞身塌方处理的实践经验,论证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河道堆填区基坑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表层分布有厚层填土,其抗剪强度和承载力低,填土底部一般分布有河流冲洪积砂、砾石、卵石层,粒径大小不一,渗透系数大,地下水丰富.全套管全回转钻进施工工法有地层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环保效果好、垂直度高,施工安全以及质量容易保证等优点,以河道堆填区某一基坑工程为例介绍全套管全回转钻进施工工法,其成功应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