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特色小镇对打造陕西省特色小镇的借鉴

来源 :中国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cici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前,中国城镇化进程迅速,环境、人口、资源分配尚不均衡,城乡土地利用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并未得到重视和保护;鉴于国内的部分城镇建设经验稍显不足,通过研究欧洲典型城市及国内发达城市特色小镇建设模式,提出适用于陕西省的特色小镇建设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比较英国、法国和丹麦的特色小镇发展经验,总结出田园特色模式、转型升级模式和生态科技模式.参考国内已有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分析浙江省特色小镇及海南博鳌会议小镇的发展历程,得出因地制宜、符合国情和地方特色的"产-城-人-文"一体的小镇发展模式.研究结论:在陕西省内打造特色小镇应当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提出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的部分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的构想.①建设以"窑洞特色民居"为主题,结合中国革命圣地的深厚历史遗产及安塞腰鼓、信天游和剪纸等文化特色,形成"文化+旅游+产业"模式,打造延安窑洞特色小镇;②建设以"生态工业园区"为主题,结合神木煤炭化工产业现状,采用高新技术和绿色科技,打造神木生态工业小镇;③建设以"葡萄果品园区"为主题,以鲜果、葡萄酒等为产业,结合"水果采摘"和"农家乐"等商业休闲模式,打造户县绿色水果小镇.
其他文献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大都市均面临着耕地和建设用地资源日益紧缺的问题,这些都对国际大都市的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对上海市土地整治项目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曲线拟合,以期探索以上海市为例的国际大都市土地整治项目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未来土地整治项目制定实施提供基础参考.结果表明:上海市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与经济社会各项指标之间并无规律性关系,土地整治动机多来自政府;
研究目的:耕地质量监测是准确把握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变化过程、机制和效应的有效手段,可以为土地整治项目管护、重建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构建黑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厘定耕地质量监测指标阈值,提出科学的耕地质量监测模型.研究结果:①以新的耕地质量观为指导,建立了由涵盖地力质量、工程质量、空间质量和生态质量的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指标体系;②基于《黑龙江省亿亩生
为了科学地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布局生态适宜性,构建由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4个准则和10个基础指标组成的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生态适宜性指标体系,以重庆市已竣工的60个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对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布局生态适宜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分析的60个项目中,73.3%项目工程布局生态,11.7%项目工程布局较生态,15%项目工程布局一般生态.使用土地整治工程布局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生态补偿效应评价体系并对其评价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研究方法:以土地整治项目实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9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利用T-S模糊神经网络构建模型,对土地整治生态补偿效应进行预测性评价.研究结果:①所训练T-S模糊神经网络的高精度和低误差证明其对于生态补偿效应评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②该项目按照规划实施,其生态补偿效应水平较整治前显著提高,项目设计符合土地整治生态补偿理念.
研究目的:本文选用呼和浩特市的4区5旗县作为研究的区域,运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性理论作为变量选取的依据,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测度各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情况,并利用Martinetti提出的公式对福利的加总方法进行完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①45岁以下、45~65岁、65岁以上3类失地农民的福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了25.063%、30.844%、10.878%,
研究目的:本文基于农户生计视角,构建农户对"三权分置"政策的认可评价体系,评估不同类型农户(转入户、转出户和未流转户)对于"三权分置"政策的认可度,揭示影响不同类型农户对于政策认可的主要生计因素.研究方法:模糊评价法、典型相关分析.研究结果:①不同类型农户生计水平存在差异,转入户为0.1736,转出户为0.1247,非流转户为0.1598;②不同类型农户家庭对于政策的认可度不尽相同,转入户对于政策
研究目的:从产权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解析农业生态问题的产权根源,阐述土地产权改革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研究方法:产权理论分析、逻辑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土地产权改革,通过明晰权能边界、权能关系,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土地经营者等各方权益,能够从根源上同时理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经济和生态问题.研究结论:通过空间规划与产权管理相结合、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推动产权和生态制度法治化、促进产权和资源
研究目的:探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土地资源生态资产核算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本文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探索基于地理国情信息的土地资源生态资产核算方法,并将结果应用于各县(市、区)土地生态补偿优先级的确定之中.研究结果:①利用地理国情数据进行土地生态资产核算,与常规的土地利用类型测算相比较,更具可信度;②赣州市2015年土地资源的生态资产估算为1923.06亿元,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且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人口大量转向城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研究目的:探讨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建议.研究方法:随机效应模型.研究结果:①江西省的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②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间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③农业人口转移影响不同城市建设用地类型的增加.研究结论:农业人口的转移
研究目的:探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制定生态风险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江苏沿海地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遥感解译土地利用数据,集成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环境脆弱度的区域生态风险指数,地统计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990—2015年,江苏沿海地区整体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