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的必由之路

来源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b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动力,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投资驱动甚至是要素驱动阶段,远未实现创新驱动。由此还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实现创新驱动是当务之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我国科技创新驱动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科技创新成果特别是原始创新成果偏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缺乏科技创新的实力和动力。二是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需求的联系不紧密,科技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与经济之间的通道不畅通,经济的压力无法转变为科技发展的动力。三是我国科技创新驱动不足的后果十分严重,我国科技创新驱动乏力的深层原因是缺乏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市场经济内在的需要科学技术,需要提高经济效益,我国市场的需求还不能有效地传达到科技成为对科技创新的强烈需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实现"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只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企业才能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才能实现科技人才的合理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多方面配合、多举措并举,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首要任务是必须加强有利于创新驱动的制度环境建设。
其他文献
于光远,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最重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辟了十数个学科,休闲学是他晚年最后的"作品".他先后出版了多部著述与文
会议
钱三强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管理工作中认识到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对科技创新作过诸多精辟的论述,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科技创新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借鉴与
邓小平一直特别关注中国杰出科学家成长以及进一步贡献重要科学知识这一一般规律性问题.邓小平分析指出了中国杰出科学家不仅是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科学家,而且还必须承担起促
在历史转型的关键时刻,邓小平接管我国的科教工作,他通过在该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与治理整顿后,这使曾一度濒临瘫痪的我国科学技术迅速起死回生,并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
会议
  长冈半太郎(1865-1950),日本近代著名物理学家。他对东北大学、大阪大学以及日本理化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都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他于1903年提出了著名的土星型原子结构模型,
会议
医学对于普通公众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其他前言科学所无法比拟的,而公众对医学的理解,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又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指导着公众的医疗选择、就诊行为、对医嘱的执行
自从转基因食品问世以来,其安全性问题始终受到社会关注.本文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为例,重点讨论了由荷兰Rathenau Instituut提出的"警示性研究"的概念及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看,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可分为"人定胜天"、"合理利用"、"天人合一"三个阶段。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从第二、三阶段,特别是第三阶段,我国科技发展
会议
多学科交叉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和创新性成果的高产出地带.学科交叉是"学科际"或"跨学科"研究活动,其结果导致的知识体系构成了交叉科学.而科学普及是促进科学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当前,我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以科学思想为引领,积极构建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