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压缩天然气组分对天然气发动机燃烧、排放影响的计算分析

来源 :内燃机清洁高效燃烧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内燃机学会第5届燃烧.节能.净化分会首次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国天然气组分变化的情况,采用双区模型计算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时,天然气组分变化对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燃烧压力、燃烧温度及CO<,2>、CO、NO排放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干天然气、具有我国平均组分的天然气和凝析气,其组分的变化对动力性影响不大,主要是明显影响排放特性:但如果天然气中含有过多的低热值燃料或惰性气体(但仍符合我国的天然气成分标准),则会同时对动力性和排放特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将计算结果与我国的汽车用压缩天然气标准中的技术要求进行了对比,指出我国车用天然气技术标准的不足.
其他文献
采用膜式光生物反应器,研究了膜组件的应用对藻液中pH与溶氧(DO)浓度、CO2的去除及小球藻生长的影响.中空纤维膜组件与10L光生物反应器串联而成,实验结果表明:膜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膜式供气大大改善藻液与气相之间的混合和传质效果,与普通光生物反应器相比,气体在藻液中停留时间由原来的2s提高到20s以上,溶氧浓度显著降低,反应器出口气体O2含量明显增加.一定实验条件下(细胞密度2.0×107cell
制备了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共混膜,用渗透汽化膜技术实现了甲醇/碳酸二甲酯二元共沸物的有效分离,研究了共混组成、操作温度、原料组成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共混膜中CS含量的增加,膜的渗透通量增大,分离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当共混膜中CS含量为66%时,该膜具有优异的渗透汽化性能,有较大的渗透汽化分离指数PSI值(660.8g/m2·h).操作温度升高,膜的渗透通量增大,分离系数略
本文实验研究了以C为添加剂的润滑油的极压性能,速度效应,耐磨性能等润滑特性,探讨了C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最佳添加浓度,并与相应其它石油添加剂的极压性能进行了比较,改性C将可能成为一种优良的润滑油添加剂。
利用高速钢和高碳工具钢研究了纳米级金刚石微粉对表面镀铬层结构及其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微粉可加快镀膜速度、细化镀层的晶粒、提高镀层的致密度,减小镀层的摩擦系数、增强镀层的耐磨性、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沙尘暴对环境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的细颗粒物,而细颗粒物表面的多相反应对大气化学及大气环境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项研究建立了沙尘细颗粒物的体相和表相形貌及化学组分分析技术,结合反向轨迹计算,不仅可以识别沙尘来源,还可以揭示沙尘细颗粒物在输送过程中发生的表面化学反应.
本文通过F6L912Q柴油机研究了电控多点顺序天然气喷射技术及以少量柴油引燃天然气的双燃料工作方式,并设计开发了电子控制单元(ECU)及柴油—天然气电控多点顺序喷射系统控制软件.试验结果显示,F6L912Q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能够达到原机的性能指标,并在经济性与排放指标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本文介绍了船用LPG动力装置的研制及开发研究,船用LPG动力装置的特点及排放性能优化,以及船用LPG发动机动力装置应用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本文将士 台增压中冷柴油机采用混合器进气方式改装为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对燃烧系统参数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和经济性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包括引燃柴油喷油时刻、天然气替代率、中冷后进气温度对排放和经济性的影响.双燃料发动机排放与λ值和燃烧系统参数密切相关,替代率增加,排气烟度降低,HC排放升高,当量燃油消耗率升高,CO排放在小比例时随替代率增加而升高,但在高比例随替代率增加而略有降低;但替代率对NO
本文对天然气替代率、引燃柴油喷油时刻和中冷后进气温度等燃烧系统参数对增压中冷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压中冷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放热速率比纯柴油快,引燃柴油的着火时刻和缸内燃料λ值决定着其燃烧特性,即着火时刻在上止点前且λ值较小,其燃烧接近于定容燃烧过程,随着天然气替代率升高,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最高燃烧温度升高;而着火时刻在上止点后且λ值较大,其燃烧
本文在分析柴油—酒精混合燃料物理化学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例的柴油——酒精混合燃料发动机的性能.研究表明:柴油醇燃料发动机的有效燃油消耗率较柴油机的升高,而有效能耗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排放性能表明,发动机的碳烟排放明显降低,在保持同样排温的前提下,其功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尾气排放明显降低;燃烧性能表明,柴油机使用混合燃料后,滞燃期延长,燃烧持续期缩短.在采用推迟供油的条件下,柴油酒精混合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