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血者血型确认与电子交叉配血技术的安全应用

来源 :四川省第七次临床输血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供血者血型确认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中的安全应用.方法:利用全自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分析仪对供血者血样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以及RhD血型鉴定,建立供血者血型数据库,为电子交叉配血提供安全保障.结果:对1816份供血者标本进行ABO/RhD血型确认中,发现2份结果与标识血型不符,1份为ABO血型差错,1份为RhD血型差错.及时溯源纠正,避免输血相客性试验结果错误,确保患者用血安全.结论:对供血者ABO/RhD血型进行确认是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也是该技术实施的前提条件与安全保障环节,必须高度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血小板输注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观察80例患者的血小板输注后的疗效,同时检测输注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结果:80例病人共输注机采血小板176次有131次血小板回升明量,占84.3%.结论:对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可明显提升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并能迅速起到止血的目的,防止大出血并发症.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评估白细胞滤除对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来源于血站的新鲜冰冻血浆30袋(50ml/袋),每袋解冻后分为两组,一组不做处理,为A组;另一组进行白细胞滤除,为B组.分别检测两组样本的凝血系统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百分比、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Ⅱ、Ⅶ、Ⅷ、Ⅸ、Ⅹ、Ⅺ)、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
会议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液流变学性状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1年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HbA1c的测定结果将所有病例分成两组:HbA1c<6.5%为A组(52例),HbA1c≥6.5%为B组(48例),分别检测两组病例的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结果:与A组比较,B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等指标明显升高(P<0.
本文根据中国的国情,对贮存式自身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深入讨论其发展历程、实施、优缺点以及国内外的应用进展.得出PABD还要继续研究,而如何克服血液浪费将是其中最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