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与学生流动

来源 :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jianghao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将高等教育国际化视为实现其政治、外交政策,维护世界领导地位的战略工具;注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立法,强调法制化;政府、高校、社会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分工协作,发挥不同作用;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和财政保障.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自从2001年以来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海外学习的美国学生人数大幅上升,欧洲仍是美国学生海外学习的首选目的地,但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倾向于前往亚洲学习.同时,美国学生海外学习的时间有逐渐缩短的趋势。用出境学生流动率和入境学生流动率指标衡量,美国是典型的高等教育输出大国,而中国是典型的高等教育输入大国.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政府应以政策法规的方式规范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在鼓励出国留学的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国留学生;在院校层面上,高校要加强课程设置的国际化;牢固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同时兼顾维护教育主权和国家利益.
其他文献
网络阅读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网络的融合性使其有可能涵盖所有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图书馆开展用户网络阅读调查,包括网络知识、网络使用、网络参与、网络制作和网络教育五个方面,资以真实反映现状,拓展用户服务.
从中国第一个海外留学生容闳赴美留学至今已有160多年;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留学生派遣工作已有60年.您认为我国近现代留学史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如何评价留学生的贡献?章新胜:大致来说,中国近现代留学史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自1847年容闳赴美留学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时100余年,从最早的留学生容闳,到参与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到献身民主革命的孙中山,再到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
本文通过对教育部原副部长章新胜的采访,就国际教育的概念、中国近代高校建设、办学模式、高等教育多样化分别进行了探讨,章新胜部长最后指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的伟大设想。
本文对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关于推进国际化进程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行了采访,俞校长以华东师范大学加入“985工程”后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发展、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实践为例,提出“985工程’,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知名大学的巨大推动力,绝对不能动摇;针时媒体最近报道的“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他坚信中国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迈向不远将来的目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校长马廷勋的采访,对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的发展成绩的原因以及教育理念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马廷勋对高中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看法,以及商丘四高目前已经开展了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并对中国的高考制度进行了探讨。
本文本源对教育国际化进行了探析,并阐述了充分利用全球互联网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教育活动的对策,分别探讨了教育资源的全球流动下出国留学以及来华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以及政策的调整,并论述了出国留学对中国现代化的独特作用及其建议。
从1949年到2009年的60年中,中国教育国际化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历程曲折.整体上中国教育的开放度严重不足,因此而对教育乃至人才成长、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损伤.自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的开放度不断增强,但依然还没有开放到教育的特性所要求的开放程度.教育国际交流的空间依然未能充分有效利用,实现教育的全面、平等、双向的国际交流应成为未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本文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大学生可雇佣性的重要性,对可雇佣性及其构成要素进行了介绍,并雇佣性融入课程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进而借鉴约克大学的经验以及教学实践阐述了雇佣性融入课程的对策,进而培养高素质人才。
本文首先对教育国际化的界定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中国对于学前教育在制度和体制的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立早期教育机构质量标准的必要性,并通过在十几家幼儿园进行创立质量标准和监督体系的实验,阐述了 创立一种旨在对早期教育机构质量进行监督与评估的标准体系的艰巨性以及重要性。
文章从理念与目标、改革与措施、策略与启示三方面分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国际化教育过程中所遵循的"措施依托项目、项目支撑策略、策略服务目标、目标体现理念"的思路.其改革为打造全球化的世界一流大学树立了典范,对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尤其是理工类大学的国际化建设颇具启示与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