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设施对居住空间的影响力探测及评价

来源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tc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空间相互依存,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优先于居住空间的配置.因此,需要探测公共服务设施对居住空间配置的影响力大小,以优化城市居住空间.本文以网络爬取的POI点数据和房价数据为基础,结合传统统计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考察了兰州市居住区数量和质量的分布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检视了公共服务设施对居住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大小.结果发现:①兰州市居住空间数量与质量区域之间分布差异较大,同时二者在空间上基本重合;②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生活圈配套设施综合得分高值区域均与居住空间相同,集中分布在城市核心区和区级中心;③以1公里生活圈为基础研究单元,公共服务设施对居住小区分布量影响力排序为:医疗服务>金融服务>休闲娱乐>停车场>科研教育>餐饮>购物>宾馆酒店.此处影响力是指随着某类设施数量的增多,居住小区出现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其他文献
哈尔滨都市圈为最早编制都市圈总体规划的大城市区域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接近规划期末.本文运用经典引力模型依据城市经济联系单向性理论进行模型修正,计算城市经济联系度;并通过各城市间不同交通方式的客运班次数据,测度不同交通方式下的联系度,构建不同交通方式联系度的加权算法,进行哈尔滨都市圈内各城市的交通联系度分析.最后,以经济、交通联系度特征情况,综合得出哈尔滨都市圈现状中心极化的发展状态,处于都市圈
利用2018年11月中山中心城区手机信令数据,筛选识别休息日商业综合体客流量数据和消费者OD数据.运用SPSS聚类分析、GIS空间可视化工具分析商业综合体活力时变模式和服务半径,提出反映商业综合体空间竞争关系的模型,运用UCINET和NetDraw网络分析工具探讨综合体的空间竞争关系.研究表明:中山中心城区不同商业综合体活力差异显著,但规模并不构成活力的决定性因素,一些中小型商业综合体活力已接近大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本文旨在利用开放数据这一新的技术方法,并结合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非正式学习空间在特定城市片区内的现状分布规律及原因.并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辖区范围为具体研究案例,对这一高校云集的片区中各类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展开探讨,并试图为这一类城市片区的公共环境的提升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
中国已进入"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工业高度依赖资源及土地粗放利用的传统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资源型小城市工业与用地的"新旧动能"转换势在必行.分析发现资源型小城市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工业独大、空间粗放及韧性不足等问题,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认为新旧动能转换倒逼其传统落后产业转型升级、城市高质发展促使其低效产业空间高效利用,而工业用地利用效能评估与空间更新是产城融合的关键重点.基于已有
街区空间品质影响着人的行为习惯、公共健康水平和城市文化的塑造,为了探寻空间操作对空间品质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升城市环境空间品质,本文以天津市五大道及周边街区为例,研究密度、通达度等空间参数对街区环境空间品质的影响.首先对天津市五大道及其周边地区划定研究范围并划分为15个研究样本,通过构建空间品质评价体系,基于主观感受,得到街区的各项评价指标及总指标的结果;利用ArcGIS、Depthmap等空
近年来,基于"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成为规划领域的热门话题.基于文献分析,梳理了当前规划领域内大数据方法的应用预期、认知共识、技术框架以及规划研究与实践中的具体技术操作,从理论研究与项目实践两方面,总结了各自领域内的具体应用与技术操作进展,提出大数据方法的应用存在理论上的适用性与规范性不足、实践中的严谨性与协调性有待整合的挑战;同时从理论解释框架的完善与规划实践中的数据定制服务、实施评估、动态监测等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及扩张速度逐渐加快,城市边界外拓,土地开发范围以及开发强度均有所增大,部分城市已经进入存量规划阶段.另外,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控新增建设用地,有效管控新城新区和开发区无序扩张.深圳市作为国土资源极其有限的特区城市,可建设用地资源的不断减少,轨道交通建设的持续推进.当前的城市建设面临着开发强度节节攀升的压力,对市内地区展开密度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深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城市绿化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但目前城市绿化评价指标的评判却并未考虑到人们的三维立体感受,因此,本研究尝试将城市绿视率指标引入城市的绿化建设的评价中,以期完善城市绿化建设评判标准.笔者将厦门滨海绿道作为研究对象,以绿视率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并结合行人的使用心理感受,借助arcgis、spss等软件对厦门滨海绿道建设情况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并提出相应
选取大连市3个代表性商业街区案例,通过实地观测调研,评估街区活力,并以空间句法作为理性量化的分析工具,对商业街区空间形态构成与街区活力进行耦合性分析.从路网组织与节点空间两个维度,分析空间形态与街区活力的关联性;并通过对不同业态进行分类与活力度赋值,进一步探究业态组织与街区活力的关系.研究成果表明,空间形态结构是影响人流车流在商业街区中集聚渗透的决定因子,并成为影响商业街区活力的因素,从而影响商业
由于对移动定位大数据数据特点和其与常住人口的关系缺乏深入理解,目前基于移动定位大数据的常住人口估算方法仍有待完善,尤其对估算中的扩样问题、估算结果的检验校正问题有所忽视.本文首先介绍移动定位大数据估算人口的一般逻辑,重点探讨常住人口估算流程中的难点问题以及解决思路,并以西安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对常住人口进行估算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1.简单统一扩样会使得部分区域的估算结果与实际产生较大偏差,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