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对马铃薯组织培养内生菌污染抑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2012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离纯化马铃薯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几种内生菌,采用滤纸片法和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定几种抗生素:头孢替唑钠(Ceftezole sodium)、头孢霉素(Cephalospor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硫酸链霉素(Streptomycin sulfate)对它们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几种抗生素都有抑茵效果,头孢霉素对C15的抑茵效果最好,羧苄青霉素对23号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头孢替唑钠对17号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水稻纹枯病是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病害的发生为害有日趋严重的势头,特别是在我国南方稻区,无论是为害面积还是造成的损失,水稻纹枯病已居水稻各病害之首,严重制约着水稻的稳产、高产(张楷正等,2006)。前人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水稻纹枯病菌存在复杂的遗传分化,属于同一融合群甚至同一亚群的菌株间也存在营养亲和性分化现象(胡春锦,2007;谢甲涛,2008),并且水稻纹枯病菌会明显地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
在进行河北省食用菌病害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金针菇出菇期,在培养料表面时常会出现一层红锈色的霉层,造成子实体不能生长或极少生长,对金针菇的产量影响很大。对该病害称之为红锈病,我们对引起该种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获得主要结果如下。
通过对内蒙中西部地区农户马铃薯生产状况的调研,得知种植马铃薯的农户大部分为老年人和妇女,这些人文化水平较低,劳动能力较弱,所以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速度受到一定限制。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当地政府和农业科技人员正在逐步通过各类技术培训班、发放科技资料、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了部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种植水平,也培养出了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的现代农民,保障了当地马铃薯产业的稳定发展。
赤峰地区高寒冷凉,具有种植马铃薯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近年来,商品薯的价格较好,农民收益较高,赤峰市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也迅速增加。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马铃薯产业扶持力度的逐年增加,预计未来几年赤峰市马铃薯种植必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对赤峰地区2011年马铃薯种植品种、生长情况、平均产量、投入及产出进行了详细调研及分析,建议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同时加快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并加强脱毒马铃薯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四川省冬作马铃薯产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范围不断扩大,优势区域逐步形成,种植模式日益成熟、配套技术进一步完善,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成为四川省马铃薯产业的一大亮点。但存在着适合品种少、低温冻害时有发生、配套技术推广应用不够等问题,造成单产水平较低。今后将通过进一步优化种植模式、加强品种选育和种薯繁育、落实关键技术,提高冬作马铃薯生产能力和
本文就西藏地区发展马铃薯的生产概况、重要意义、推广脱毒种薯的前景及建议作了简要的论述,并对脱毒马铃薯种薯在西藏地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加强领导,建立原种繁殖基地,利用快繁中心提供的微型薯繁殖脱毒种薯原种,供种薯产生基地应用;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建立一级种薯繁殖基地,利用脱毒原种生产合格的种薯,提供给广大农牧民种植;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稳妥发展马铃薯脱毒种薯,促进西藏马铃薯
以可用做淀粉加工原料薯的3个马铃薯品种东农308、克新13号和克新22号为供试材料,比较其在不同栽培密度及施肥水平下的产量及淀粉含量,明确各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淀粉产量表现,为淀粉加工企业有针对性地建立加工原料薯基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试验设定的处理范围内表现出高肥处理下单株产量、单株淀粉产量、小区产量和小区淀粉产量显著高于低肥处理,高密度处理下的小区产量和小区淀粉产量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在供
通过对黑龙江农垦总局马铃薯一点多年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及淀粉加工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ND0702-49和ND0706-62在产量、大中薯率和淀粉加工品质方面均优于对照品种克新12号,是适合黑龙江垦区比较理想的马铃薯淀粉加工型品系。
通过对白俄罗斯新型的培育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的培养基质的研究利用,采用我国资源合作研制的培育马铃薯脱毒种薯(苗)新型培养基质-离子交换培养基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培育马铃薯脱毒种薯(苗)的同等环境下,与生产中常用基质(如蛭石、珍珠岩、沙子、土壤、草炭土等)相比,新型培养基具有科学合理的离子交换平衡系统,能够提供马铃薯脱毒薯(苗)生长的适宜环境,增强马铃薯脱毒薯(苗)的抗逆性,具有使用方便、保湿性能较
为了探讨60Coγ射线对遗传物质的诱变效应,采用不同辐照剂量的60Coγ射线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费乌瑞它萌发微型薯进行辐射处理,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不同辐射处理的VM1代及VM2代叶片DNA进行分析.VM1代SRAP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分析表明,88对引物有26对扩增出差异条带,引物多态性比率为27.3%,多态性表现形式有条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