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坡面幼苗更新动态特征

来源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76669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侵蚀作为一种生态应力,对植物的生长、繁殖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侵蚀过程与退化生境会对种子萌发、幼苗存活产生影响,威胁坡面植物更新与恢复.研究区,是否由于幼苗更新受到侵蚀环境胁迫而导致植物自然恢复缓慢,还缺乏深入了解.所以,本文将通过对不同坡位、不同微生境条件下的幼苗密度与组成的动态调查,揭示幼苗更新特征,为植被恢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样地设置在陕北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选择2个典型坡面,从峁顶到沟坡按侵蚀带划分样带,每个样带设置9个1 m×1m 的固定小样方.并在2010 年4月至10月对幼苗进行逐月的定位观测,并对样带内地上植被进行调查.同时,在侵蚀坡面不同部位记录侵蚀细沟内的幼苗情况和细沟外20 cm 范围内的幼苗情况,及细沟内成熟植株情况,分析侵蚀微地形对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坡面幼苗密度变化在41±10到 283±79 seedling/m2,沟坡苗密度变化在5±1 到589±169 seedling/m2,在当年的7 月份最低,8 月份幼苗最高.幼苗的物种丰富度在4 月份最低,8月幼苗物种数有显著提高,坡面幼苗物种数7.1±0.8~17.3±1.2种/m2,沟坡幼苗物种数4.8±1.6~26.3±2.0种/m2.坡面上,幼苗密度没有表现出随着土壤侵蚀的加强而显著降低,但在幼苗高峰期,坡面中下部幼苗物种数和密度小于坡面上部,说明坡面土壤侵蚀对幼苗有一定的影响.幼苗的时空变化主要受到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随着雨季水热条件的改善,幼苗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均有显著的增加;而且坡面上有利于水分保存的微生境能够增加种子萌发与幼苗存活.幼苗调查中共记录91 个物种,其中退耕地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的主要物种在幼苗库与地上植被中对应出现,说明这些物种能够在自然条件下萌发、建植,并实现植被在侵蚀环境中的自然更新与演替.
其他文献
  水电资源开发在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势必会对流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本文利用Landsat ETM 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 和野外调查等基础数据,以“3S”技术为支撑,运用
会议
  为研究丹江口水库加高蓄水前农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该研究在丹江口水库库岸164 个土壤样品,利用经典统计方法和地统计学分析了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结果
会议
  近年来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频繁出现了雾霾天气,近地面臭氧和大气细粒子污染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针对近地面臭氧和大气细粒子重要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
  光化学烟雾是香港和珠三角地区面临的主要空气污染问题之一。尽管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做出了长期努力,光化学污染的形势仍不容乐观。为进一步揭示香港(和珠三角)大气光化
  利用系留气球垂直观测平台,搭载粒径谱仪APS-3321,观测了2013 年12月13日上海市奉贤区(N30°49′47″,E121°30′04″)气溶胶的垂直分布.观测结果表明:在上海市奉贤区距地
  对北京市2014年10月7日~11日灰霾周综合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北京地区连续强霾过程的污染特征,并对其污染成因进行追踪分析.结果表明:灰霾周期间ρ(PM2.5)最高达到454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也是疾病传播的主要介质.空气中污染物可分为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即空气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以及真菌型微生
  大气气溶胶对地球大气辐射平衡和人体健康等有众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大气气溶胶颗粒物的数浓度有着重要贡献的新粒子形成事件已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地点被观测.成核模态
  干旱区属于生态脆弱区,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壤中的水分是干旱区植物和作物赖以生存的主要源泉,决定着植物或作物根系的发育。干旱区土壤水分的测定有利于研究和了解区域土壤水
会议
一、张家界地貌的提出张家界地貌在70年代末被媒体发现,当时所有媒体称为丹霞地貌,也有称砂岩峰林峡谷地貌的.经笔者考察后在《地理知识》1981年第5期刊文,首次提出张家界地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