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领导力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ys68738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时代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企业领导情境随之改变,信息化领导力(E-leadership)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员工的工作自主性更强,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工作过程难以监督,因而“网络摸鱼”(cyberslacking)这种低敬业度的现象时常出现,即员工在工作时间利用网络便利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这引起了实践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如何提高信息时代的员工敬业度成为一个研究难题。在这种情境下,仅靠传统的监督控制很难提高员工敬业度,通过信息化领导力可以更好地影响员工的心理活动,激发员工提高自身敬业度的内驱力,减少“磨洋工”的行为。本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构建信息化领导力、员工敬业度和组织支持感之间的关系模型,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有效样本488份,利用SPSS19.0和Amos17.0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信息化领导力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路径,同时考察了信息化领导力、员工敬业度和组织支持感在个体特征变量上的差异性。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信息化领导力对员工敬业度及其各维度(活力、奉献、专注)和组织支持感有显著正向影响;(2)组织支持感对员工敬业度及其各维度(活力、奉献、专注)有显著正向影响;(3)组织支持感在信息化领导力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其中组织支持感在信息化领导力和活力、奉献、专注间都起部分中介作用;(4)信息化领导力在外资企业中更高,公司信息技术使用程度非常广泛、信息技术使用意愿较高的员工敬业度和组织支持感较高。本研究拓展了信息化领导力的实证研究领域,探究了信息化领导力如何影响员工敬业度的具体路径,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的提升敬业度的管理启示为信息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以法学和法经济学为观察视角,结合主要公司法国家相关立法,从公司治理、公司资本、交易成本、公司监管等层面,对关联公司的效益与弊端进行比较分析,以证明关联公司是一项利弊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业务的不断涌现,带宽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现有通信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RoF技术结合了光纤通信的带宽优势和无线通信的移动优势,成为解决
为进一步了解楚杂棉1号的栽培特性,农科所设立了小区密度比较试验,研究在本地气候、栽培条件下楚杂棉1号的最适种植密度。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矿山灾害死亡事故数据,突显我国矿山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提出了构建矿山实时三维定位及灾害预警平台的重要性。平台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实现井下工作人员、井下移动设备的三维定位,实现井下巷道工作环境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井巷通风风速、有害气体含量等)的实时监测,分析实时监测数据,预警井下数据异常区域,防止灾害发生,分析灾害发生位置、原因及发生时井下人员、移动设备
为了实现矿井瓦斯灾害过程控制,起到超前提醒作用,把瓦斯灾害遏制在萌芽状态,余吾煤矿结合矿井实际条件建立了瓦斯灾害综合预警平台。根据影响瓦斯灾害的各种因素建立预警模
根据“二八法则”,商业银行20%的高价值客户往往贡献了其80%的利润,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定位其高价值客户,主动配置营销资源与其建立长久的营销关系成为以个人业务为
随着产学研模式的不断深化,高校与企业的融合不断加强,深入了解企业面临的问题及难点成为高校的新方向。本文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实质及特征、主要功能、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