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对蚕豆幼苗的毒性作用及其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研究

来源 :第四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or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室内盆栽实验,研究了铅污染土壤(25-2000 mg/kg)对蚕豆幼苗叶片的蛋白毒性和遗传毒性.结果表明,铅可诱导超氧阴离子(O<,2>)、H<,2>O<,2>、质脂过氧化(MDA)、蛋白损伤(羰基)和HSP70升高;同时还导致核DNA损伤和DNA-蛋白质交联作用。铅可能通过自由基(如O<,2>. H<,2>O<,2>)介导氧化损伤和应激反应,HSP70的升高可缓解蛋白毒性。因此,O<,2>、HSP70和DNA损伤可作为早期诊断土壤铅污染的分子标志物。
其他文献
以合成的水锰矿(γ-MnOOH)为吸附剂,研究了pH、吸附时间、投加量和浓度对Cr(Ⅲ)吸附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Cr(Ⅲ)在锰矿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在25℃、吸附体系pH=5.0、吸附剂浓度为0.2g/L的条件下,γ
2,2,4-三氯-5-甲氧基-环戊-4-烯-1,3-二酮(2,2,4-trichloro-5-methoxycyclpenta-4-ene-1,3-dione,TCMCD)是本试验室在饮用水中首次发现的一种全新的氯化消毒副产物。该物质长期存在于饮用水中,具有一定的致突变性,其环境行为、性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研究了TCMCD的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TCMCD对于斑马鱼胚胎有一定的致
研究不同浓度莠去津迫胁下,蚯蚓及斑马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组(2.5mg·kg或2.5mg·L)对蚯蚓SOD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斑马鱼的肝部SOD的活性则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较高浓度组(5mg·kg或5mg·L)对蚯蚓和斑马鱼肝部的SOD的活性表现为时而抑制时而激活,且影响不明显;而高浓度组(10mg·kg或10mg·L)对蚯蚓SOD的活性表现为较明显的抑制
本文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5种具有除草活性的取代芳氧基乙酰氧基膦酸酯碳手性系列化合物在手性柱AD,AS,OD,OJ上的对映体分离情况。初步探讨了其手性分离机制。此外,通过大型蚤急性毒性实验,对该5种系列化合物进行毒理研究。结果表明:手性柱,流动相的成分和比例,以及柱温对5种系列化合物的对映体分离都存在较大的影响,其中,在AD柱上各化合物均能得到基线分离。大型蚤急性毒性(体内)实验显示了
采用半静态暴露方式研究17α-乙炔基雌二醇(EE)对真鲷(pagrosomus major)幼鱼的雌激素效应。当真鲷幼鱼暴露于0.01、0.1、0.5μg·LEE中,42d后,真鲷幼鱼的肥满度极显著下降;血浆中卵黄蛋白原(Vtg)被诱导产生,肝胰脏指数(HSI)和血浆蛋白总量极显著升高,且都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血浆雌二醇(E)和睾酮(T)水平显著降低,其中血浆雌二醇受EE的干扰更显著,降低的幅
医药物质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己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结合发光菌快速、灵敏、价廉的优点,应用其作为指示生物测定了阿司匹林、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3种常用药品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其EC值(10mol·L)分别为5.77、16.4和14.4;应用PhATE模型和毒性效应经验估算模型,获得3种医药品的预测环境浓度(PEC)和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计算获得风险表征参数(PEC/PNEC)作为综合评价因子,
研究了水合氧化铈对水中As(Ⅲ)和As(Ⅴ)的去除效果及吸附机理。水合氧化铈对As(Ⅲ)和As(Ⅴ)的最佳吸附pH值分别为8.0和4.0,其反应过程皆属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水合氧化铈材料中的表面活性羟基在吸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用微板毒性测试方法测定了5种双酚物质对青海弧菌Q67的发光抑制毒性,包括双酚A、双酚S、双酚F、双酚E、双酚AF,其单个物质毒性的-logEC值(浓度单位:mol/L)分别是5.18,3.70,4.25,5.13,4.29;然后在单个物质毒性数据的基础上设计3种等毒性比混合物(EC,EC,EC),同样应用微板毒性测试方法测定其对Q67的毒性,应用剂量加和(DA)与独立作用(IA)原理建立了混合物
以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为指示生物,SpectraMax M5 型酶标仪为发光强度测试仪器,微板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丙酮作助溶剂时,敌敌畏、乙硫磷和毒死蜱三种有机磷农药的剂量-效应曲线(DRC)。发现在具有"J"型DRC分布的丙酮存在时,这三种有机磷农药的DRC均呈倒"U"型,对比不加丙酮时敌敌畏的"S"型剂量-效应曲线,可知助溶剂丙酮能对毒物的剂量-效应曲线产生一定影响。由于乙硫磷和毒死蜱的水
考察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斜生栅藻群体水平和细胞水平上的毒性,利用流式细胞仪考察PFOS对细胞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FOS抑制斜生栅藻细胞分裂,提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膜通透性。PFOS干扰斜生栅藻细胞膜功能的效应浓度低于其生长抑制浓度。流式细胞仪可以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PFOS对绿藻细胞膜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