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除草活性的取代芳氧基乙酰氧基膦酸酯系列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分离及其毒理研究

来源 :第四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5种具有除草活性的取代芳氧基乙酰氧基膦酸酯碳手性系列化合物在手性柱AD,AS,OD,OJ上的对映体分离情况。初步探讨了其手性分离机制。此外,通过大型蚤急性毒性实验,对该5种系列化合物进行毒理研究。结果表明:手性柱,流动相的成分和比例,以及柱温对5种系列化合物的对映体分离都存在较大的影响,其中,在AD柱上各化合物均能得到基线分离。大型蚤急性毒性(体内)实验显示了5种系列化合物外消旋的毒性差异在2-148.5倍之间,对映体之间也具有立体选择性,其中化合物O,O-二甲基-1-(4-氯芳氧基乙酰氧基)乙基膦酸酯最为明显,其左旋异构体毒性是右旋异构体的8.08倍。这些结果说明,手性有机磷农药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评估应该在单一对映体层面进行。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新型的吸附材料四钛酸钾晶须为吸附剂,以FAAS法为检测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四钛酸钾晶须对Cd(Ⅱ)和Pb(Ⅱ)的吸附性能,提出了利用四钛酸钾晶须为富集剂,预分离/富集Cd(Ⅱ)和Pb(Ⅱ)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为5.0时,吸附率可达到95%以上,以10mL1 mol/L HCl为解吸剂,沸水浴加热20min,可将吸附在四钛酸钾晶须上的Cd(Ⅱ)和Pb(Ⅱ)定量洗脱。Cd(Ⅱ)和Pb(Ⅱ)
水-土界面污染流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在许多情况下较以往的以单-水相为基础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更能充分模拟实际环境问题。本文首先对水-土界面具有一些单-水相所不具备的特点,即水-土界面存在着不同性质(pH、硬度、无机盐、有机质和CEC等)土壤颗粒物质对水体的作用以及相应的吸附-解吸分配平衡、催化分解的载体、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溶解的性质等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水-土界面污染流生态毒理
以正十六烷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实验,利用细胞静息技术提取了2株菌的胞外、膜周以及膜内酶,对水体中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酶定域,并研究了菌株受环境影响的产酶条件和酶的一般性质.结果发现:蜡状芽孢杆菌DQ01能降解正十六烷的关键酶位于膜周和膜内,芽孢杆菌DQ02降解正十六烷的关键酶是胞外酶和膜内酶.通过GC-MS对代谢产物的测定发现关键酶对十六烷的代谢途径是常见的单末端氧化.2株菌产酶的最佳环境条
采用溶胶法合成了TiO柱撑膨润土复合光催化剂。通过煅烧温度的不同,得到了具有不同比表面积的催化剂。研究了连续系统中,不同比表面积的催化剂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光催化空气中甲苯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湿度范围内,甲苯降解率的倒数与水分浓度成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越大,湿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越小。原因可能在于随着比表面积的增加,催化剂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增加,因而表现为相应的水分子吸附常数减少
本文研究了Fe(Ⅱ)/KSO对农药敌草隆的降解动力学。在初始pH=7.0的Fe(Ⅱ)/KSO水体系中,分别研究了KSO和Fe(Ⅱ)初始浓度对敌草隆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SO和Fe(Ⅱ)初始浓度分别为2.0mmol·l、1.0mmol·l时,0.1mmol·l敌草隆反应5h后降解率达到40.0%。通过对Fe(Ⅱ)/KSO、EDTA-Fe(Ⅱ)/KSO、柠檬酸-Fe(Ⅱ)/KSO以及KSO-Fe(
在氯化钯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利用电化学循环扫描的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沉积钯铁纳米修饰膜。研究发现,该修饰电极可以很好的电催化氧化亚硝酸根,检测限达到2×10M,检测范围为6×10 to 5×10M。SEM、XPS和电化学研究表明Pd-Fe对于亚硝酸根的电催化氧化具有协同作用。该电极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本文分别考察了几种溶液中共存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对P25 TiO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同质量浓度的AlO、FeO、FeO、NiO对TiO光催化活性的影响都很小,CuO稍大,而δ-MnO能导致TiO完全失活.
以合成的水锰矿(γ-MnOOH)为吸附剂,研究了pH、吸附时间、投加量和浓度对Cr(Ⅲ)吸附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Cr(Ⅲ)在锰矿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在25℃、吸附体系pH=5.0、吸附剂浓度为0.2g/L的条件下,γ
2,2,4-三氯-5-甲氧基-环戊-4-烯-1,3-二酮(2,2,4-trichloro-5-methoxycyclpenta-4-ene-1,3-dione,TCMCD)是本试验室在饮用水中首次发现的一种全新的氯化消毒副产物。该物质长期存在于饮用水中,具有一定的致突变性,其环境行为、性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研究了TCMCD的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TCMCD对于斑马鱼胚胎有一定的致
研究不同浓度莠去津迫胁下,蚯蚓及斑马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组(2.5mg·kg或2.5mg·L)对蚯蚓SOD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斑马鱼的肝部SOD的活性则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较高浓度组(5mg·kg或5mg·L)对蚯蚓和斑马鱼肝部的SOD的活性表现为时而抑制时而激活,且影响不明显;而高浓度组(10mg·kg或10mg·L)对蚯蚓SOD的活性表现为较明显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