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气象短信综合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来源 :2011年中国气象学会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委员会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科技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构建一套基于本地和互联网应用的气象短信综合业务系统,广西气象科技服务中心研发人员应用了基于JEE轻量级框架组合技术来进行系统设计和实现,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业务系统各模块的功能,然后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框架和执行流程,最后介绍了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方式。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北京WIS系统建设的项目背景,比较了不同的异构数据集成方法,并分析了北京WIS系统建设中数据检索服务的需求和异构数据源的特点,然后采用XML和Web服务技术结合中间件技术对异构气象数据集成检索服务进行了设计,并着重阐述了该服务中各个模块的详细设计内容。该服务已成功应用于北京WIS应用系统中。
结合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GIS)在气象气候领域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简单的分析了GIS的现状与发展,然后重点结合中央气象台的业务系统建设的情况,分别从预报平台MCIAPS,服务平台MESIS、批处理加工平台MSPGS、应用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台风与海洋气象服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GIS术的应用方法与技术。最后并给出了展望,以期GIS这门重要信息技术能够在该领域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能得到广
基于地面气象自动站资料的存储格式,结合地面气象资料的质量控制规范,充分考虑气象审核人员的具体业务需求,分析了气象要素内部特征与各种要素间的约束关系,编制了基于数据库的质量控制审核规则体系结构,并据此开发了地面气象数据审核规则库管理系统和自动站气象资料质量控制系统。
为了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全国各地区都安装了区域加密自动站。本文针对华云和长春加密自动站平台数据处理工作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
东北区域气象中心近几年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能力建设迅速,总能力超过2万亿次。为实现计算资源的有效管理,参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高性能计算资源管理系统,结合区域内需求进行设计与开发,建立了一套精细化计算资源管理软件。该系统借鉴银行账户思想,将计算资源以量化的形式描述,有效反映了用户对计算资源的使用情况,投入业务运行后,发挥了良好效益,成为区域内计算机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
文章针对地市级气象局在日常网站管理维护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完善网站的备份方式。以湖州气象局门户网站为例,之前采用不定期的手动备份,数据资料缺乏连续性,遇到突发状况进行恢复操作后还需补齐备份点之后的相关资料,工作不便又被动。经调研探讨后,决定利用已有服务器,通过自编小程序及SQL自带组件,对湖州气象局门户网站进行双机定时自动备份。该方案相比原备份方式,操作简单、实用方便,值得推广。
移动式气象服务平台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的实时观测和预警能力,提高观测数据的典型性和实时性,克服固定式自动气象站观测范围不可变的局限性,而特别设计的气象服务平台。该平台基于维萨拉WXT510气象观测仪、GPS经纬度仪、3G无线通讯网络、VPN网络、普通轿车、常用预报软件而建立的,具有体积小、能耗低、任意定位观测、通讯快速、可靠等优点。在重大灾情、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应急气象环境监测和服务中具有
根据东北区域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建设的需要,辽宁省气象局购置了IBM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以解决数值预报业务和研究中的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辽宁省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加强了东北区域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业务能力,提高了辽宁省气象预报服务水平。本文将首先介绍系统建设前期的选型调研工作,然后对辽宁省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架构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辽宁省高性能计算系统气象业务应用情况。
本文简要介绍气象应急指挥车的通信网络系统构成、技术标准及实现方式,以及利用3g通信技术对原有的通信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优化网络互联。实现与省、市指挥中心的实时数据、音视频通信,提高基层气象部门应对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系统可靠性。
采用B/S构架,使用Ajax页面控制技术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反演与产品生成技术,开发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与产品的网络应用系统,实现了对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的网络应用。网络应用系统的服务器使用Wamp Server2.0提供WWW服务与资料即时解析服务,客户端使用网页浏览器以Web方式对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和产品进行交互式操作。经实际运行测试,该网络应用系统的安装和部署简单,运行稳定,可为用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