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型海脊上俘获波理论及其应用

来源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eqiang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洋海啸在某些条件下能够被大洋海脊俘获并沿其传播至远场地区,导致远场波面出现传播速度较慢但波高较大的第二列大波的特征。基于线性浅水方程,推导了抛物型海脊上俘获波的解析解,并将该理论下的波群速度作为第二列大波到达时刻的一种快速预报手段,应用于2011年日本海啸及夏威夷Nawiliwili验潮站测到的第二列大波到达时刻的预测中,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推导的能量速度公式得到的俘获波到达时刻在实测的第二列大波经过的时间段以内,计算结果总体合理;但与该波列内最大波高的到达时刻有一些偏差,主要原因是由于用理想地形对实际复杂地形进行概化。
其他文献
  通过潮汐水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厦门港嵩屿港区二期方案实施后对博坦水域水流流场的影响,研究水流变化特征.试验表明嵩屿港区二期建设后,博坦水域主流集中在码头后方150范围
  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了马蹄波对圆柱体的作用特征,给出了圆柱存在对马蹄波演化的影响以及马蹄波绕射形成的波面分布和马蹄波绕射形成的各频率波浪在圆柱周围区域的分布,讨
  对单向规则波条件下方形水平板的冲击压强进行了实验研究。基于实验数据的分析,给出了平板底面压强峰值分布及单个波周期内的压强分布情况,讨论了平板冲击压强与相对波高H/
  利用小波变换定义了两个新的波群参数:群高因子和群长因子,考虑方向分布和水深影响,对不同工况下多向不规则波波列群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群高因子能够很好地反映
  黄河口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2005年"麦莎"台风期间从渤海湾向莱州湾增水过程渐强、减水过程渐弱,台风引起的最大增水约0.8m,引起的增水消失在口门上游约27
  利用黄河三角洲北部海域8个典型的固定剖面资料,对坡度、水深、沉积物底质、单宽侵蚀量和淤积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黄河改道后,各剖面的三角洲前缘侵蚀较为剧烈;蚀淤泥沙
  基于自主研发的紧致插值CIP(Constrained Interpolation Profile)数学模型,开展了孤立波在海岸斜坡上传播和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模型在直角坐标下建模,以高阶差分C1P方法
会议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海底地震、火山、滑坡等引起。研究海啸时普遍利用孤立波和溃坝波模拟海啸涌浪。本文利用自主研发的CIP-ZJU(Constrained Interpolation P
会议
  结合一单立柱式海上风电基础数值算例,对实测模态不完备情况下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的损伤识别进行了研究。采用了两步式损伤识别过程:首先利用模态应变能法对结构损伤进行定
会议
  针对舟山群岛海域岛屿众多、岸线复杂、地形变化剧烈、水流三维流态不易掌握等特点,本文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和非结构三角形网格,建立包括长江口和杭州湾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