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不完备实测模态对单立柱式海上风电基础结构进行损伤识别

来源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lyan182320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一单立柱式海上风电基础数值算例,对实测模态不完备情况下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的损伤识别进行了研究。采用了两步式损伤识别过程:首先利用模态应变能法对结构损伤进行定位,然后利用一种新的模型修正方法对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识别。通过引入边界单元刚度矩阵,简化模拟不同自由度上的桩-土作用,从而实现对上部结构损伤和桩基弱化进行整体识别。对于实测模态空间不完备问题,采用了Guyan扩阶和一种仅用实测频率信息的迭代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测模态不完备情况下,本文所采用的两步式过程,可以同时实现对单桩式海上风电上部结构损伤和桩基弱化进行识别;对比于Guyan扩阶技术,仅用实测频率信息的迭代方法所识别的损伤程度精度要高。
其他文献
  利用近10年来多次水下地形及水沙观测资料,分析了杭州湾北岸漕泾段岸滩的河床冲淤演变特点及其岸滩稳定性。结果表明:①杭州湾海床总体冲淤平衡、略有冲刷;②漕泾段岸滩总
  指出梳状防波堤是一种兼有消波和聚能的海岸结构。它主要由前后壁的相位差和波浪进入梳槽时的局部流阻消减波浪在沉箱前壁的反射。进入梳槽的波能基本上按开口率的比例,槽
  通过潮汐水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厦门港嵩屿港区二期方案实施后对博坦水域水流流场的影响,研究水流变化特征.试验表明嵩屿港区二期建设后,博坦水域主流集中在码头后方150范围
  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了马蹄波对圆柱体的作用特征,给出了圆柱存在对马蹄波演化的影响以及马蹄波绕射形成的波面分布和马蹄波绕射形成的各频率波浪在圆柱周围区域的分布,讨
  对单向规则波条件下方形水平板的冲击压强进行了实验研究。基于实验数据的分析,给出了平板底面压强峰值分布及单个波周期内的压强分布情况,讨论了平板冲击压强与相对波高H/
  利用小波变换定义了两个新的波群参数:群高因子和群长因子,考虑方向分布和水深影响,对不同工况下多向不规则波波列群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群高因子能够很好地反映
  黄河口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2005年"麦莎"台风期间从渤海湾向莱州湾增水过程渐强、减水过程渐弱,台风引起的最大增水约0.8m,引起的增水消失在口门上游约27
  利用黄河三角洲北部海域8个典型的固定剖面资料,对坡度、水深、沉积物底质、单宽侵蚀量和淤积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黄河改道后,各剖面的三角洲前缘侵蚀较为剧烈;蚀淤泥沙
  基于自主研发的紧致插值CIP(Constrained Interpolation Profile)数学模型,开展了孤立波在海岸斜坡上传播和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模型在直角坐标下建模,以高阶差分C1P方法
会议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海底地震、火山、滑坡等引起。研究海啸时普遍利用孤立波和溃坝波模拟海啸涌浪。本文利用自主研发的CIP-ZJU(Constrained Interpolation P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