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能源政策和能源安全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hanxi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日本国内没有碳氢化合物资源,所需能源主要依靠进口。日本经济能够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得益于日本政府的有效的能源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实施新的能源政策,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经济改革计划来减少石油天然气的消费、减少工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开发新的燃料替代品。本文对日本的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简述了日本的能源政策与能源安全,指出日本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受国家能源政策和外贸活动的制约。依靠科技水平的高度发展和科技产品的出口,日本成功地解决了国内能源的需求问题。
其他文献
提倡经济文化一体化,是改造振兴的纲领,“以人为本”则是这个纲领的核心,这种思想直接体现了文化在经济活动中的能动作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们应该重视文化因素作用。为此,在实际应用上本文提出建议:建议参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首先要学点文化理论;参加东北老工业改造的人,应该对前苏联经济模式有个初步认识,作为改造东北老工业的借鉴。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面临着重重困难,而以下岗职工再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核心内容的劳动力有效就业问题矛盾最为集中。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劳动力就业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系,树立怎样的解决就业有效增长的指导思想,是应给予高度重视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就业有效增长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目标之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劳动力供大于求,供需结构失
发展国内现代服务业和国际服务贸易是驱动一国经济结构变革的重要因素。我国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的增加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将为本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国际服务贸易、投资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尤其是在物流服务、汽车相关服务、商务服务、风险投资服务和农业相关服务等领域,东北地区展现出引人注目的市场机遇。本文指出我国开放服务业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国际服务提供商和采购商在我国的业务呈现新特点。首先,东北地区制造模式
多年来,对东北区域经济振兴问题的研究集中于农业产业化、重化工业结构升级与技术改造等有关“如何产出”的问题上,而对现代物流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等“如何流通”的问题关注较少,忽视了物流产业在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和影响。本文认为,现代化的区域物流对于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先导性作用。物流网络建设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它不仅涉及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大运输方式的经营企业,还涉及交通
本文提出扩大内外经贸可加快经济发展,并对东北地区内外经贸落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从城镇来看,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是东北地区陷入困境的最根本原因。从农村来看,肥沃的黑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衣食无忧的生活把东北农民牢牢吸纳在小农社会中,使他们缺乏走向工业社会的内在动力。提出了东北地区扩大内外经贸的对策:强化微观经贸主体;优化投资环境,清除商业经营中的潜规则。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东北经济以来,关于东北经济的讨论可谓如火如茶。人们努力揭示东北经济的各方面问题、面临的困境,并据此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介绍了在东北经济所面临的课题之中,已成公论的有几个方面。通过反思,笔者发现,东北经济的“瓶颈”并不是所有制问题,而是整个东北地区在产业技术上的落后,只是由于这种技术落后的载体是以国有经济为核心、以国有经济为突出代表的,才使得国有经济凸显出来。正因为技术落
本文介绍了中国主要老工业基地的分类,对中国几类主要老工业基地政策进行了比较: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比较、劳动力就业对策比较、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比较。并提出吉林省作为自然资源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均密集型老工业基地要分别借鉴资源密集型老工业基地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密集型老工业基地的经验,吸收他们解决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各种困难的相应对策,以此来促进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近年来有关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研究较多,但重点大多侧重于现状的分析和对策的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主要是由于老工业基地的问题是长期历史积累而形成的,可谓“积重难返”。因此,要解决老工业基地问题,不应仅仅停留在目前表面现状的分析上,而应深入探究老工业基地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这样才能有助于深刻认识老工业基地问题的病根所在及其改造的艰巨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拟从历
在俄罗斯对东亚政策的推行中,两个重要的支柱就是石油与武器出口。以往,人们多对这两个问题分别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将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把石油与武器出口这两个俄罗斯独特的对外战略资源放在同一视角下进行整合研究,以求对该领域的探讨有所裨益。
2004年是中俄建交55周年,也是中俄两国元首确定的“中俄青年友谊年”。9月底,温家宝总理访问俄罗斯,与俄罗斯领导人全面探讨中俄两国间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关系,而能源合作则被作为中俄两国互利合作经贸关系的关键。温家宝总理与弗拉德科夫举行了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并签署了《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等一系列文件。两国总理指出,促进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现实进展是中俄进一步加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