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层流等离子体射流温度测量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水冷管状静电探针、给探针施加负偏置电压、并使其垂直于射流轴线扫过层流氩等离子体射流的办法,测量探针所收集的累积离子饱和电流变化,得到局部离子饱和电流密度沿射流径向的分布;通过水冷压力探针,以动态法测量射流动压沿射流径向的分布;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导出了等离子体射流横截面上的温度分布。同时又采用谱线相对强度法测量了射流温度。两种方法得到的射流中心温度合理符合,射流中心温度随弧电流变化的趋势也一致。
其他文献
利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含水原油在内肋套管内的流动与传热性能,指出了在Re=200~1200时管子结构尺寸(肋片高度、肋片宽度、肋片长度和每周肋片个数)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内肋套管强化换热和流动关联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同时与相同换热面积的光管进行比较,获得了内肋套管换热性能的强化效果。
首先给出基于谐波探测技术测量液体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的3ω线法的基本原理。采用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加热丝结构参数和自身热参数对温度波动和测量结果的影响。给出了加热丝直径和长度的合理范围。液体导热系数比较小时可以利用三次谐波的实部和虚部的交点测量液体的比热。
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对带有喷雾冷却的PWS激光治疗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包含喷射时间及空间特性的对流传热系数实验关联式和多层组织模型,得到了大尺度(光斑半径)下温度场的空间分布,从整体角度认识了治疗过程中激光能量及温度场的空间分布,并通过模型对激光热疗中重要参数波长及脉宽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得到了一些适于临床应用的结论。
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对新型侧置三角翼纵向涡发生器的顺排和叉排管翅式换热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置三角翼不仅促使纵向涡产生,同时形成了喷射状的流体加速区,减薄了边界层,增强了流体混合,从而强化了换热;在本文研究的Re数范围内,采用侧置三角翼的措施后,对顺排管翅式换热器其换热增强38.8%-50.9%,阻力增大30.3%-46.8%,对叉排管翅式换热器其换热增强35.1%-45.2%,
本文设计了两种通风方式下的太阳能多孔墙采暖系统,并采用饱和多孔介质能量双方程模型,Brinkman-Forchheimer Extended Darcy模型以及标准k-ε紊流模型,对采暖系统内的传热与流动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太阳能多孔墙采暖系统的送排风方式,对采暖房内的温度场、流场有着很大的影响,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采暖效果,对多孔墙的热利用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合理地
以一种基于层层扰流作用的蜂窝形微通道热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结构形式并对其开展了单相流换热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沉进出水管采用外径φ6mm,壁厚1mm不锈钢毛细管时,其换热热流密度可达18.2W/cm2,微泵耗功2.4W,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
本文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和夏季通常的温度和太阳辐射条件,计算了太阳墙冬季集热和夏季通风隔热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太阳墙作为夏季通风隔热和冬季集热效率都是比较高的,特别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比较冷,夏季气温偏高的情形,有着良好的推广价值。
针对毛细抽吸两相回路(CPL)的控温及应对高热流的问题,提出了在系统中加入微泵引射回路的新思路,将微泵和引射器应用于CPL系统,在环境恶劣时做出响应辅助主回路,以提高系统控温能力及运行稳定性。根据系统热力计算的结果,对引射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不同工作流体压力下引射器的工作状况。结果表明,通过微泵提供压头和引射器的引射作用,回路可以正常工作。设计时应选取合适的微泵压头,在保证引射效果时尽量减少空
采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等离子体射流高温区瞬时形貌以及静电探针检测射流中瞬时离子电流,探讨了纯氩减压直流非转移弧等离子体射流的波动特性。结果表明,在气流量4.4~17.6 slm、弧电流80 A、真空室压力165~104 Pa的条件下,当气流量较小或者真空室压力较低时,射流流场呈现较好的稳定性,随着气流量和真空室压力的增加,射流能量分布的空间和时间稳定性逐渐变差,离子电流信号变得紊乱而无规律可循。
建立了一种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数学模型,能有效模拟电池运行时的各种过电位随电流密度的变化关系。PEMFC各过电位的按大小顺序依次减小,在一般的计算中ηconc,c.和ηconc,a可以忽略;阳极侧沿流动方向H2的质量分数可能增加,此时,可改变H2的加湿程度来调节H2的质量分数分布,从而得到相对均匀的电流密度分布。